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古出新摩清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4:5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文/赵长刚

  初次认识贡平先生,并不在淄博,而是在北京。他那平和的心态,稳重的性格,谦恭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并不知道他如此痴迷翰墨,且精于文笔。一年后,才见到他的书法作品和《援藏日记》。拜读后,不能不刮目相看。当时我就想,淄博这方神奇的热土,孕育了一批精于文笔和痴情于翰墨的领导干部,且卓有成就。他们从热爱到行里高手,从业余到专业,纵放之全国也是不多见的现象。据我了解,在淄博政界领导层里,有国家级、省级专业协会会员,达几十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就有8人之多。贡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近年来,我特别关注和偏爱历史上一些名人和政界人士的墨迹。他们无意于书法,却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和深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无意于法度,却天趣盎然,自家之法尽在笔端——率真、朴拙……此乃性情、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融会贯通的自然流露。这,不正是书法的高境界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贡平先生的书艺交流也逐渐频繁。近两年,贡平先生政务之余,读书写字从不间断,用功颇深。他的境界又一次升华,或者说他又有了新的感悟。读书-临帖-创作,无法-有法-无法,平正-险绝-平正。这些反复轮回的过程,也是学书境界升华、提升的过程。贡平先生每次予我的“见面礼”,一定是他的近期临作。从他的每件临作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米字的研究和临习,是下了一番苦工的。而他谦恭地求教于书界同仁,其勤奋用功、不耻下问的态度,着实令人感佩。

  临帖不是目的,“法古出新”才是目的。贡平先生通过几年的临帖,解决了学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尝到了临帖的甜头。新年前他的一批作品,使我感受到了他对古帖的理解和继承有了新的高度。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线条的质感丰富了;二是笔墨的变化多了。这批作品,大都是行草书,行书居多。他的行书作品,线条干净、爽利、挺拔;草书作品,线条跳跃、灵动,用笔用墨极富变化。这就是临帖的成效。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表现力,也决定着书法家作品的高度。没有质感的线条,如同一盆糗了的烂面条,挑也挑不起来,即使放到嘴里也索然无味。贡平先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由衷期待着他的第二次、第三次飞跃。

  路子正、起点高、悟得深,方能走得远。贡平先生深谙此道,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

  李贡平,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供职于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