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30年的中国》建言中国模式:无危机需“转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8:31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季苏平 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30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联合编著了一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的报答。这份报告试图针对中国增长模式的未来结构提出建议,交出一份跨越未来20年的宏大答卷。

  在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看来,如果中国经济继续沿着现在的速度高速发展下去,一切都会皆大欢喜。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换句话说,中国必须要改革了。

  佐利克:到2030年,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从目前的5000美元左右提高至16000美元,那么其经济规模就相当于增加了15个今天的韩国。但是,我们应当警惕这种“直线趋势”。中国的领导人知道,目前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作为这份报告的中方执笔人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世楫对佐利克的观点做了诠释。当中国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经济增速会逐步放缓,而曾经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也会逐渐的显露出来。

  高世楫:虽然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未来20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属于较高的水平,但是与过去30年相比,将逐步回落到较高速度的增长。那么增长速度的回落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财政、金融、就业、企业盈利等方面的问题,与人口结构老龄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环境欠账以及外部失衡等等,这些都会给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

  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这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危机。佐利克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他并不认为中国现在就面临危机,相反,他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稳定引擎,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转折”。

  

  佐利克: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所以我不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存在危机。我觉得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是,现在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来源,而不是潜在的危机。我们的报告谈到的是如何安排改革的顺序、赢得公众的支持,创建反馈的机制。

  中国需要改革,需要变化,这个观点在中外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关键是从哪里下手的问题。正如报告分析的,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多重的,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环境压力等,报告给改革描绘出一条什么路径?

  在这份答卷中,国有企业成为了破题的首要切入点。如今在中国,国有企业握有上市融资、财政支持、准入门槛三大优势,他们的触角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可以触及的范围。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认为国有企业事实上干了很多本应该由市场承担的工作。

  佐利克: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目前,中国依靠市场和非市场手段共同构成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激励机制,政府、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的作用缺乏明确划分。中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国有企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与只想对应的民营资本应当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增加竞争,使得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联合课题组中方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应当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的证券化,可考虑设立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或投资基金,并加强对国有资本及其收益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降低民营部门进入包括战略性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的门槛,以增强竞争、提高效率。

  

  在高世楫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时机也已经到来。虽然政府的作用不应该的弱化,但是政府应该从直接的经济活动中抽身,转而更多的着力于制度建设,为经济的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世楫:政府职能的重点,就应该转向提供诸如公平的制度,透明的规则,比较平衡的政策之类的无形的公共产品,以促进竞争,改善资源配置,改善各种主体的活力,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佐利克重申,以上问题是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现实的危机。近期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但长期改革势必遭遇阻力。

  佐利克:中国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出口导向和大力度的投资,但现在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消费和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当我们在一些领域寻求一些机遇的时候,也需要寻求其它的一些团体对于这些改革的支持。在任何时候,任何经济在开始发展的阶段,肯定会受到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阻力。我作为前任美国的贸易代表,我可以说美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