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车减少37%,树榜样仍须追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8:54  法制日报 微博

  ? 中央部门率先实现了公车数量减少,油耗降低,不但为地方公车改革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在公车改革的方式方法上积累了经验。不过,要想让公车改革进行到底,让改革目标与民众期待相吻合,还需要在制度上早做安排。

  张海英

  去年,中央国家机关超额完成了用水、用电、用油等主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2%”的任务。其中,一般公务用车数量全年减少1442辆,减幅37%,公务用车油耗同比降3.03%。较好地发挥了带头厉行节约的表率示范作用(2月27日《京华时报》)。

  中央部门公车数量与油耗一减一降,显然为地方公车改革作出了榜样。尽管公车改革需要破解的命题有很多,比如说预算监督、采购监督、使用监督等,但如何降低公车数量与油耗是首先需要破解的命题。现在看来,中央部门公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还降低了能耗,也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

  去年有媒体曾披露:86家中央单位公车费总额占了“三公”经费六成以上。可见,降低“三公”支出的关键在于降低公车费总额。为此,有关方面在去年不仅要求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而且还要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去年公车数量减少37%,显然是综合治理措施收到了良效。

  不过,公车数量减少“1442辆”和减幅“37%”这两个数字,让公众看了仍有些云里雾里。首先,去年公车减少37%,究竟是增量同比的减幅还是存量同比的减幅,公众很想知道答案。理想的情况是,“增量”和“存量”同时减少,但从新闻中看不到这一点。如果说削减存量和控制增量同时进行,显然,我国公车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如果仅仅是减少了增量,存量没有变化,意义就有限。

  其次,以什么样的方式减少公车数量。如果增量同比减少37%,是通过预算监督环节来控制的,还是通过政府采购环节来控制的?需要明确。如果是存量减少37%,究竟是采取报废、拍卖方式来实现的,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由于公众没有看到公车减少的过程,所以,很有兴趣知道详情。

  其三,如果是存量减少37%,那么,这1442辆公车最终流向哪儿,公众有权知情。还有,到底是哪些部门的公车数量在减少,是因为什么原因减少?是否存在减少旧车又添新车的情况?也需要一个明白的答案。

  其四,去年公车采购花费了多少钱。据相关报道,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这是2010年的数字,也是全国的数字。那么,公众想知道去年全国采购公车金额是多少,具体到中央部门又是多少?

  其五,公车减少是依据什么规定进行的。去年4月有关方面曾明确,中央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但笔者从相关报道中却没有看到这个改革方案最终出台。那么,公众很想知道,公车减少37%是依照什么样的方案在操作?这样的方案对地方公车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

  在笔者看来,中央部门率先实现了公车数量减少,油耗降低,不但为地方公车改革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在公车改革的方式方法上积累了经验。相信有了2011年的探索和较好的成绩,2012年公车改革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过,要想让公车改革进行到底,让改革目标与民众期待相吻合,还需要在制度上早做安排。

  比如说,去年曾承诺在年内制定出台中央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似乎还没有兑现,需要尽快落实。另外,还需要完善预算、权力监督方面的相关制度。我们要意识到,目前只是在用能耗指标推动公车改革,作用极其有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