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另眼看上市公司分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9:50  新闻晨报

  □陈俏宇

  分红率,这个原本在研究报告首页很难找到的估值指标,最近似乎越来越受宠。但是,大洋彼岸那个市值不仅早超过微软,又超越埃克森美孚,叫苹果的公司,坐拥富可敌国的现金,自1995年以来才首次考虑可能会向股东分红。这就提出了估值困惑中的又一新课题,究竟怎样来看分红率的高与低呢?

  首先,上市公司分红比例的整体提高,在未来可能是一种趋势,这并非完全来自于管理部门的要求,也是现行宏观和中观经济现状的必然选择。地方财政的约束,行业需求端的景气弱化,竞争格局对资产盈利能力的压力,都会使得企业主动或被动地提高分红比例。因此,与其说是市场成熟,不如说是经济步入相对平稳阶段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调整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甚至杞人忧天,苹果的忠实股东们会怎样理解分红政策的改变呢?这暗示着公司不再有信心创造高的资产盈利能力和维持过往的成长性?

  其次,我个人认为分红率指标相对更适合于寻找长期投资的底部区间。同时,分红率绝对值的高与低相对更适于同一行业内的不同公司横向比较,但并不那么适于不同行业的估值比较,甚至有些行业根本不适用。

  再者,就分红政策来看,对成熟行业而言,那些弱周期行业会因现金分红比例的提高而提升公司价值,因为这可以确保企业保持净资产回报率的稳定。但是,强周期行业则不应因此提升价值,因为一方面这种分红能力并不持续,另一方面周期景气时的过高分红可能意味着在周期底部时会出现资金周转和偿付能力的压力,对好企业而言有可能错失行业整合的机会,对差企业而言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成本,甚至引发经营风险。当然有时候周期景气时不仅伴随着高分红,同时也伴随着融资,这又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就我个人而言,与其关注企业分红政策的改变,不如更多关注哪些类型的企业有能力在未来创造或提高持续的分红能力,其中品牌消费品、业务有能力外包的轻资产公司等等均在此列。这类型的公司具有的特质通常是:较高且稳定的资产回报率,往往估值上表现为较高的市净率,市盈率则相对较低;费用有能力逐步转化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入占收入及总资产的比重逐步降低;较高的资产周转率。

  (作者系基金安信、华安升级主题基金经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