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场回拨 立即露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2:00  正义网-检察日报

  刘德华

  “我们能够帮你探听到他(她)的秘密,只需要你提供电话号码,我们就能为你做一张一模一样的SIM卡……”

  2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了解到,以“复制手机SIM卡”为诱饵实施近20起诈骗犯罪的胡广群和彭冲,近日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十个月、四年零六个月。

  窃听电话不成反被骗4万元

  2011年3月,成都市民王女士接到一个短信,称可以复制手机卡,用以窃听他人的通话,甚至查阅他人的短信。

  王女士拨打了短信中的咨询电话,表示希望复制一张自己丈夫的手机SIM卡。“收费很低,一般就800元钱。”“800元钱也不多”,王女士将钱汇入了对方的账户,随即发去了丈夫的电话号码。

  没过多久,王女士接到了一个来电显示为其丈夫号码的电话,但打电话的人竟是之前声称能复制手机卡的男子。

  男子在电话里说,王女士丈夫的复制卡已做好,但由于技术原因,只能和某指定型号的手机配套使用,需要王女士再汇8000元买手机。就这样,王女士应对方的要求,陆陆续续汇去手机费、送货保证金、保险费等各种费用共4万余元,然而,王女士却没有等来她期待的“复制卡”。

  更改来电显示造成复制SIM卡假象

  2011年4月,警方在一出

  租房内将胡广群、彭冲等犯罪嫌疑人抓获。

  据警方介绍,胡广群、彭冲近年来聘请业务员,照着他们搞到的一份包含机主基本信息的电话名单,群发短信,等待受害人上钩。据二人交代,互联网上有专门的网络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对方手机来电显示的号码,造成克隆手机卡的假象,让对方信以为真。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一旦克隆号码成功后,业务员便会进一步欺骗。如果当事人突然反悔,业务员还会以泄露其隐私、将克隆号码一事公之于众等方式,对当事人进行威胁、恐吓,让他们不拿钱都不行。”

  记者了解到,本案中受害人的初衷大多是为了窃听妻子或丈夫的手机,因此往往碍于家庭和谐不敢承认受骗,或少报被骗金额。最终检方认定的诈骗案件为16起,金额接近24万余元。“就我们了解,实际诈骗金额远超50万元。”

  检察官提醒:立刻回拨来电号码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类诈骗最具有欺骗性质的一环是当事人接到的那个电话,与“复制卡”相同号码的来电显示让他们深信不疑。但这种骗局也并非无法破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当场回拨来电显示的号码。“只要一回拨,就会发现,骗子手中的复制卡绝不是你提供的那个号码。”

  此案的办案检察官也提醒广大市民,来电显示并不可信,在没有母卡的情况下复制SIM卡,目前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此外,即使原卡被复制,两个卡中也只有一个能正常使用,因此也不可能实施窃听。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