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兰州打造山水名城之“水篇”—— 改造风情线,一城风月汇芳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2:28  兰州晨报

  

兰州打造山水名城之“水篇”——
兰州黄河风情线一景。 本报记者 裴强 摄

  兰州是我国十大山水城市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是其真实写照。

  以山水为题,为黄河造势。在2012年2月21日召开的兰州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了对黄河风情线进行改造,以打造集绿色景观、城市风情、健康出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城市“五线谱”……

  “一城风月汇芳川”

  初春时节,空气中仍透着丝丝寒意。朝阳初升,沿着滨河路信步而行,习习冷风从身旁掠过。

  正值枯水季节,黄河没有了滚滚而下的气势,但少了泥沙的冲积,水里透着不同寻常的清绿。淡淡的河雾在水面上漫过,柔细的水流绕过裸露的河床,舒缓地向东流去,虽然失去了豪迈的雄姿,却另有一番婉约的风致。干枯的芦苇丛边,时有野鸭来回游弋,远离喧嚣的闹市,抛开南北滨河路上的车水马龙,初春的黄河,格外静谧和安详。

  水为城之秀。地处黄土高原深处的兰州,因了这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在粗犷之外多了一份灵性和秀美。

  “黄河到此足奇观,冰雪春融下九天。两岸楼台连险栈,一城风月汇芳川。古滩宿雁飞沧海,闹市笼云袅紫烟。故土重光花似锦,漫将诗画绣来年。”20多年前,为兰州城市规划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城市规划大师任震英,用一首七律赞美了黄河兰州段的壮美,为兰州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蓝图。

  位于兰州市区南北滨河路的黄河风情线,规划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27.44平方公里,是兰州市标志性景观带。已建成的黄河风情线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兰州的“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景,参观中山桥、白塔山、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众多景点。在旅游旺季,人们还可以乘坐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以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

  而在去年7月举办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上,电视台的现场直播特别是央视的航拍直播,不仅让亿万观众领略了如诗如画的黄河风情线,也让很多兰州人通过直播镜头立体地欣赏了自己的家乡,发现了以前未曾发现的秀美。“绿色满目,鲜花处处,黄河奔腾,五桥飞跨两岸,建筑别致,人民热情,感激激动心潮澎湃,作为远离家乡的人,期望家乡更美丽,爱魅力兰州,爱朴实兰州。”网友小兰州的微博道出了众多兰州人民的心声。

  百里黄河风情线,也成为兰州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打造城市‘五线谱’”

  一直以来,兰州人都在寻求将金城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山水名城。去年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及全国MBA黄河漂流赛之后,做大做美黄河文章,成为兰州各界的共识。

  黄河风情线自2000年开工建设,如今已经历了10年风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兰州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北滨河路基本上全线贯通,黄河作为城市的景观轴、生态轴、文化轴的地位日益凸显,黄河风情线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向更高的水准和品质发展,从景观品质到文化品质都在不断提升。然而,在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黄河风情线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历史文化景观零散分布缺乏系统组织,滨河岸线不完整且不够美观、亲水性较差,沿河的用地功能缺乏活力,滨河路交通压力过大导致滨河路绿带的可达性差,基础设施老化破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景区服务设施跟不上时代步伐。作为城市名片,兰州黄河风情线亟需改造提升。

  2011年12月10日,兰州市园林局召开兰州山水园林景观专项概念规划方案初审会。对由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设计的《兰州城市山水园林景观系统规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兰州市山水园林景观城市概念性规划方案》进行初审。据了解,这两部方案以城市空间塑造为基础,以生态恢复为核心,以兰州城市文化为灵魂,打造生态宜居、亲民亲水,具有西北特色的黄河文化名城,从兰州绿地道路系统保护和利用、黄河滩涂湿地保护和利用、南北两山生态修复、排洪沟治理和保护、文化脉线等方面入手,力图把兰州打造为生态山水名城,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为绿树成阴、景观品质突出、生态良好的城市景观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

  而在今年2月21日召开的兰州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兰州市又提出了做好黄河景观带文章的计划,将黄河风情线划分为滨水景观线、黄河文化线、绿色出行线、市政景观线和山体景观线等五条景观带,全面实施改造提升,打造集绿色景观、城市风情、健康出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城市“五线谱”。

  “兰州市计划对黄河风情线进行提升改造,由兰州交通大学设计的兰州城市山水园林景观系统规划和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整体提升改造概念规划正在等待市委市政府的审批。”兰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两份规划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黄河为轴线、两山为背景,现状黄河风情线景观建设为基础,以山水生态资源为要素,规划融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如诗如画的百里黄河风情线。” 在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整体提升改造概念规划的项目总负责、设计一室主任李明华介绍说,这份规划将百里黄河风情线划分为一轴三段十景区。一轴,即以黄河为统领风情线的主轴线;三段,以黄河为主题,以历史文脉段的延续为思路,将整个兰州黄河风情线分为规划“黄河源”(黄河进入兰州起始至安宁世纪大桥)、“黄河情”(安宁世纪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黄河魂”(雁滩黄河大桥至桑园峡口)三大段落景区;十景区,即通过现状和规划主题构思的结合,运用叙事手法,将风情线自西向东划分为10大景区:孚萌之光、远古寻踪、桃蹊柳陌、人文始祖(黄河源段),生命之源、寸草春晖、舐犊情深、酌水知泉(黄河情段),曲鸿凌波、黄河明珠(黄河魂段)。

  “为黄河立传,为风情线铸魂”

  “兰州是典型的高原山水城市,皋兰山天际线的统领地位、白塔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南山龙尾山和北山白塔山的守关形态、独特的黄河上游滩地景观、鱼骨状的洪道冲沟水系以及丰富的历史景观要素和特色鲜明的多民族文化……”在李明华看来,尽管兰州具有打造山水名城的天赋,但与其他山水名城相比,兰州目前的山水缺少灵魂,缺少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所以我们的规划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借提升黄河风情线景观建设的契机,为黄河立传,为风情线铸魂。”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要论山清水秀,不能跟杭州、武汉这样的南方山水城市相提并论。但是奔腾而下的浑黄河水、巍峨耸峙的南北两山,让兰州的山水更有粗犷豪迈之美。同时,兰州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马家窑文化、民族文化的集中之处。”李明华认为,兰州打造山水名城,就应该突出北方高原特色,突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兰州曾经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丝绸古道、金城雄关、古城悠久、名士荟萃。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凝聚了悠久文化的建筑、景点渐渐‘消失’,整个城市没有了灵魂。”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感叹说,提起杭州人们马上想到西湖,提起武汉立刻想到黄鹤楼,“可是在兰州,不少人竟连九州台的文溯阁都不知道,这里可是珍藏四库全书的地方,全国也只有四处。”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旺峰教授表示,兰州市在开发黄河风情线时,就不太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黄河上到处是快艇,很多外地游客来兰州,导游一味推荐他们乘快艇,而我们传承了上千年的羊皮筏子却很少见。如果商家能将几十只羊皮筏子连在一起沿黄河漂流,肯定能带给外地游客非常深刻的印象。”

  张旺峰认为,作为兰州的城市名片和旅游主打景区,黄河风情线还存在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景区脏乱差的问题。“我觉得兰州应该尽快清理黄河上的茶船,那些破旧的趸船与黄河风情线的整体景致格格不入,大煞风景。另外整个风情线景区的亲水性比较差,河边的休闲场地太少,很多时候只能站在滨河路的人行道上看河,人与河的互动差了很多。”此外,由于南北滨河路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整个黄河风情线几乎没有停车场,“除了水车园、黄河母亲附近的非机动车道上允许旅游大巴临时停靠外,其他社会车辆都不让停,人们开车去黄河边游玩,却常常遭遇停车难题。这次提升改造黄河风情线,应该解决这一问题。”

  ■本报记者 师向东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