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3:40  中国青年报 微博

  今年“面对面”活动的主题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这一主题,主要考虑到农民工群体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数量庞大而又比较特殊的群体,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是对这一特殊群体应有的关爱和精神需要的尊重,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在这一群体身上的具体体现。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渴望体验城市文明,希望能在城市成长发展,也同城市青年一样,越来越需要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关注自身权益维护。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目前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不够好,生活单调;长期在外,缺乏必要的家庭亲情交流,社会交往范围也比较窄;外部竞争压力大,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不够,缺乏稳定感,有的人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休闲娱乐方式很少,不少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有限,社区文化设施覆盖程度也不够,他们很难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如果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需要一个足够的过程来完成,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是一个可以突破的工作起点。

  在研究讨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时,要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格外关注、共同努力。一要注意充分尊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偏好选择,注重针对性,切合他们的实际需要。二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工作。三要注意针对多数人的普遍性需求,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四要既关注“文化”,开展必要的文体活动,更要关注“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社会变化,理解今天的生活,理解今天的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群体自信,建立合理的工作和生活预期。

  针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存在的问题,我们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在关注广大农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便于参与的基本文化服务,支持农民工业余文化组织。

  二是呼吁企业更多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特别是他们在收入与闲暇、收入与劳动强度、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等之间的选择上发生的新变化。在正常工作的同时,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生活,更多关注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有效缓解压力,增加工作生活愉快程度,更好地在企业工作,增加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三是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良好氛围。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促进城市居民与他们的情感交流。鼓励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多创作、提供一些贴近他们工作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有资源的单位多开放有关的体育文化场所,努力使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组织需要联系服务的重要群体,也是共青团组织需要融入的广大青年群体。各级团组织要继续强化驻外团组织和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建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常态化联系;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针对需要、尽力而为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全力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要办好各级各类“共青团周末剧场”,合理开放团属机构的文体设施。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着眼于农民工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立足团的实际开展好服务和维权工作。要在开展文体活动的同时,注意思想引导,开展励志教育,把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为全社会最大限度的增进和谐因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