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敲敲打打五十余年耄耋老人苦撑铁铺

  

敲敲打打五十余年耄耋老人苦撑铁铺
81岁的黎乙常戴着老花镜,在做铁皮信箱。记者郑伟庭 摄

  越秀区仁济路打铁铺生意惨淡 多是熟客帮衬

  本报讯 (记者郑伟庭)昨日下午2时,越秀区仁济路91号,81岁的黎乙常戴着老花眼镜,坐在两平方米的打铁铺门口,身前放着一个树桩,上放一块铁板,一手拿着铁锤在敲打一块铁皮,他在做一个信箱,半天就能做好,售价35元,只是最近好几天都没有生意了。

  回忆:50余年敲打岁月

  黎乙常老人,广东南海人,1957年到广州,之后就扎根在此,在仁济路住了几十年。

  他在广州时先是给人磨菜刀和剪刀。此后,他发现做打铁师傅更容易谋生,于是就自学打铁。

  “我是无师自通!”昨日下午,他回忆当时情景说,自己去偷师,看人家师傅怎么做,然后回去自己琢磨。大约在1959年,他觉得手艺过关了,就当起了打铁匠,不知不觉已有50余年。

  也记不清具体是哪时,总归是很久以前,他在仁济路租下了一个很小的档口,自己当起了掌柜,当然工人也只有他自己一个。

  现今:顾客少生意惨淡

  “以前老城区打铁师傅还有几个,近来就越来越少了。”黎伯环顾四周,发现往日同行大都不干了,毕竟生意越来越惨淡,有的虽还想继续敲打下去,可岁月不饶人,再也敲打不动了。

  黎伯的老伴和孩子都不在仁济路住,平时他一个人住,早上去喝完早茶后就来开铺。铺子面积约两平方米,月租仍要700元。墙上挂着一个老式电风扇,地上摆放着四张小凳子,还有一个据说也用了几十年的木桩,一些铁皮。

  他会工作到11时,之后就回到附近的住处,自己做饭吃,中午1时又准时回到打铁铺,下午4时关门。

  生意不好,他有时就坐在店门口,有时街坊过来就聊聊天。如有狂风暴雨,他就会关铺回去休息,在门口留一个牌子,写着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人来买东西就要打电话。

  将来:会一直坚持下去

  昨日下午,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做一个铁皮信箱。问起这几天的生意如何,他回答好几天都没生意,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早已习惯,这是一个注定要没落的职业。

  忆当年,生意也曾红火,以前很多人用铁皮桶装水,不要说是打铁桶,光是补桶底一天都试过有几十个。“生意减少是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渐渐丰富起来,比方说大家都用用塑料做的桶,铁皮桶就被淘汰了。”黎伯说道。

  现在的顾客是熟客的多,或是熟人介绍来的。前段时间有人专门从番禺过来,找黎伯做一个转弯的铁皮烟囱。此人找了很久,就是没有找到打铁的师傅,后来听朋友说,去仁济路找黎伯吧,就找了过来。

  黎伯说,他的身体还好,还能打铁,会一直做下去,要揾食,也算是自食其力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