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节点上推一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5: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宋庆祥

  本报通讯员 崔颖 鹿露

  农民工返乡创业,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他们就像斜坡上的车子,助一把力就上去了,手一松就下去了。在这个关节点上,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在东阿县采访期间,县委书记刘国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雇人成了大难题

  小年这天,伴着阵阵寒风,走进东阿县姜楼镇何有龙的刨皮厂,12个工人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旋切着杨树板皮,散发着浓郁的树汁气味。

  姜楼镇杨树资源丰富,发展起2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形成了从木材加工、刨皮、模具生产到家具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一直在外打工的何有龙,三年前看准了木材加工的商机,回乡办起了刨皮厂。“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一年有五六万元的收益,很满意。”37岁的何有龙说。

  对何有龙来说,本镇的林业产业化好处多多,但也带来了麻烦。何有龙介绍:“现在雇人成了最大的难题啦,刚开始干时,雇人很方便,附近闲着的棒劳力很多,给点钱就来干,现在不行了,这几年镇上的企业越来越多,争抢劳动力,像我们这种小厂子越来越难找到劳力了。要不是镇上给协调用工,恐怕就要关门了。”

  资金限制了规模

  在36台冲压机的轰鸣中,我们见到了东阿县姚寨镇万宇轴承有限公司的老板王绪峰,他在车间指导生产,见缝插针和我们交谈。

  前几年,他在外地的一家钢球企业打工,学会了生产工艺和销售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突然出现的金融危机,催生了他回家创业的念头。

  他的想法得到镇上的支持,很快解决了厂房用地,2009年4月正式投产运营。在外打工积累的丰富经验派上了用场,企业效益蒸蒸日上,生产的各种类型轴承保持器多达10余种,年产精品保持器7000万套,销往全国各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3700万元。

  按照现在的市场需求,扩大再生产势在必行,但是资金是企业目前最大的瓶颈。王绪峰说,当初办厂时的钱是我在外打拼积累的,再扩大规模自己的资金远远不够了。镇上在帮我协调,可是融资额度有限。

  众人划桨好撑船

  在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中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人力紧缺、资金困难排在前两位。

  在东阿县人社局我们了解到,近几年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总数1256人,县里把他们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出台了优惠政策和税费减免,量身定做了“农民工创业小额贷款”等资金支持项目。2008年至今,累计为他们发放贷款320余万元。还建立了绿色服务通道,专门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帮助他们联系外地客户或投资方。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综合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际诉求和人社部门的建议,我们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众多部门参与支持,比如金融、农业、工信、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联合开展工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合力,为返乡创业的农民提供一系列实质性的优惠,帮助他们先落地生根,再发展壮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