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申请破产 负债规模达4480亿日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5:26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洋):本月27日,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了破产重组。据了解,截止到去年3月底,该公司的负债总额高达44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创下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破产规模之最。本网连线环球资讯广播驻日本记者王洋,介绍一下这一次尔必达公司这一次申请破产重组的情况。

  记者:尔必达是目前日本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动态半导体内存的企业,而这个动态半导体内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内存芯片。该公司诞生于1999年,实际上是整合了日立、NEC、三菱电机的内存芯片业务,可以说它是一直在日本政府的保驾护航下的成立与发展的。但随着半导体产品价格的滑落,以及金融危机、长期走高的日元汇率的影响,尔必达的经营业绩不断恶化,资金周转陷入了死胡同。2009年,日本政府曾经批准了尔必达适用《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向该公司注资300亿日元,其他主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了大约1000亿日元的贷款。但好景不长,该公司2011财年前三季度净亏损989亿日元,无法走出亏损和业绩不良的泥潭,最终放弃了自主经营重组。在尔必达27号宣布申请破产重组后,该公司社长坂本幸雄预计也将引咎辞职。东京证券交易所当天宣布该公司股票将于3月28号退市。

  主持人:那么导致这样一个日本内存芯片制造业巨头破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记者:对于尔必达公司最终倒塌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尔必达公司内部的经营方式和理念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转变是导致其经营陷入泥潭的主要内在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以其遥遥领先的技术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但到了90年代,随着家用电脑的迅速普及以及韩国半导体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半导体制导技术的生产线不再对技术存在很高的要求。日本的半导体制造业在经过了早期的大规模扩张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苹果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电子产品的普及,闪存开始冲击了国际市场对于传统内存的需求。在尔必达坚守着对于内存市场的固有经营理念的同时,韩国企业却在紧跟着时代潮流逐渐将传统的内存芯片业务开始转型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闪存业务。

  在外在因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持续走高的日元汇率,给日本的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令其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以及受泰国洪水、“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市场需求与产品价格双双下滑,以至于尔必达公司的经营在政府注资下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

  分析人士指出,尔必达的没落也是日本电子业界近年面临严峻局势的一个缩影。在全球电子产业重组洗牌中,即便有政府和政策驰援,没有绝对技术优势、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产品随时有可能陷入价格战泥沼。

  主持人:那么尔必达申请破产重组后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尔必达公司宣布破产后,东京股票市场的半导体板块全线下挫。尔必达的股票较上一交易日暴跌24%。日本其他的芯片制造业企业的股价也受到了尔必达的波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此外,与尔必达有所关联的其他中小企业客户也面对着生死存亡的问题。日本经济产业相枝野幸男28号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透露,为了对宣布破产的芯片巨头尔必达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支持,将于当天启动日本政策金融金库的“安全网贷款制度”,为这些企业提供最高额度可达7亿2000万日元的应急贷款。

  主持人:曾经辉煌一时的尔必达落幕了,尔必达的命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胶卷行业的巨头柯达公司,在数码影像技术的冲击下,柯达公司连亏15年,并于今年的年初申请了破产保护。如今,尔必达同样是由于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