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三姐发廊找着了!这里已变成“老友聚会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5:50  重庆时报

  

张三姐发廊找着了!这里已变成“老友聚会点”
昨日,江北区,张阿姨正在给客人做头发,来理发的客人大多数是老顾客 本报记者 陈浮 摄

  昨天我们报道了市民刘老师寻找“张三姐发廊”的事,昨天上午,张三姐就给我们打来了电话,一大早她就接到好几个老顾客的电话,这才知道刘老师找她的事。张三姐说,她的店搬到江北去了,欢迎刘老师有空再去做头发。

  本报记者 吴云燕:昨天中午,我们在江北区的一个小区内找到了张三姐的店,店名已经改成了“会仙美发店”。到的时候,张三姐刚好出去办事了,店里有三四个客人,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头发都裹着塑料卷,很随意地在店里自娱自乐。和其他理发店相比,这家店明显朴素很多,装修简单,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花哨的装饰,也没有通常理发店里浓烈味道,连吹风都还是最老式的那种。但在这里人很放松,就像进了一户平常人家。

  每年来重庆都要找张姐做头发

  张老师是其中一位顾客,以前在中华路小学教书,也是年轻时就开始在张三姐的店里做头发,几十年的老顾客了。“她店才搬到江北时,我也找不到,以为就这么散了。”张老师说,后来她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一个女的,头发做得很好,她就向这个女的打听哪里做的,“结果人家说张三姐那里做的,哈哈,巧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后来张老师和老伴又去了杭州定居,但每年都会回重庆住一段时间,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张三姐这里做头发,“从解放碑打个车到江北,以前只要17元,现在涨价了,20多!”张老师说,他们这帮老顾客中,有的出国前都还专门先到张三姐这里做了头发才走的。

  “你们不要把店的地址登报上了”

  下午3点多,张三姐回店了。她告诉我们,她叫张文瑞,已经62岁了。“我16岁就开始学这门手艺了。”张三姐说,当时学理发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拿练基本功来说,用碗装满水,搁在手肘部,双手端平正后甩手腕,而碗里的水不能有半点洒出。“学理发必须先从学男式开始,而学男式又从修胡子刮脸开始,学好了再学女式!”

  我们看了下张三姐吹头发,虽然已经60多岁的年龄,动作却一板一眼没有半点马虎,光吹头发的过程中,梳子都换了好几种,“是要换来换去,不同的部位用的梳子也不一样。”张三姐说,她做出来的头发就是比别人管得久,吹发的功夫是很重要的。

  换到江北小区后,张三姐的生意也一直不错,“你们不要把我店的地址登报上了。”张三姐说,她家人一直不愿意她这么大年龄还出来开理发店,所以新店的地址也一直瞒着家人的。至于张三姐这家店还能开多久,她自己也说不准,“这里更像是一个和老朋友聚会的地点,能赚多少钱都不是目的了。”张三姐说,这也是她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