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编织城市道路“立体交通网”让主城不塞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5:50  重庆时报

  

编织城市道路“立体交通网”让主城不塞车
2011年12月28日,轻轨三号线菜园坝大桥段,一列轻轨列车通过菜园坝大桥从南岸区驶往渝中区 本报记者李文彬摄

  “师傅,到观音桥。”

  “走观音桥怕是恼火哟,观音桥环道堵死完了。”

  这段对话,曾发生在很多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不过,随着去年9月,市级重点道路建设项目华唐路立交提前建成通车后,观音桥商圈三环线东西向交通被打通,这样的场景逐渐减少了。

  一直以来,山高路不平、出门遇堵车的重庆道路路况,被市民戏谑为“伤不起”。近年来,随着“畅通重庆”建设加速,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得到空前提高,主城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30.8公里/小时,位居国内同等规模城市前列。

  通过编织起一张由环城高速、立交、隧道等组成的城市道路立体交通网,“主城不塞车”的目标越发可及。

  主城进入“二环时代”

  2009年12月31日凌晨2点,寒风中,成渝高速沙坪坝收费站灯火通明。

  “准备就绪,启动收费!”指挥长一声令下,这个拥有20个进出车道,宽敞、气派的新收费站正式启用。

  成渝高速沙坪坝站,是“内环外移”后新建的8个主线收费站之一,它与其他7个收费站一起,代替原内环高速取消的19个收费站,行使外环高速公路“封闭”功能。

  只不过,全长78公里的内环高速通行路段上,共设有19个收费站,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总是排起长龙。

  2008年,市内环高速公路收费站外移路桥收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最终拟定《重庆市深化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实施方案》,即外环高速公路建成后,撤除内环收费站,将收费站外移至外环,并扩大年票车通行范围。

  随后,市政府还决定,通过回购方式将内环高速公路改为城市道路,撤除内环范围内的19个收费站;租赁年票车拥有7条射线高速公路(外环至内环之间段)共129.8公里的免费通行权;在靠近绕城高速公路附近新建8个收费站。

  年票车通行范围扩大,改革成本增加,理论上应当提高通行费标准,但市民的负担并未增加。

  “这是因为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综合考虑了社会承受力等各种因素。”市交委主任滕宏伟道出其中缘由。从2010年1月1日起,年票车在射线高速公路(两环之间段)行驶不再缴通行费;非年票车在内环通行不再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但在内外环之间的射线高速公路通行按全程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 至此,内环高速作为城市快速路,正式纳入城市道路路网。

  推进“畅通主城行动计划”

  截至去年年底,主城机动车总量已突破80万辆,其中私家车总量接近40万辆,这两项数字每年呈27%左右的增幅。

  2010、2011这两年,主城道路交通早晚高峰提前出现在早上7:00至9:00,下午4:00至7:30。而在2009年,早高峰是每天8:00至9:30,晚高峰在下午5:30至7:30才出现。

  去年6月20日,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提出实施“畅通主城行动计划”。具体目标量化为:到2015年,城市道路周期性堵点、拥堵路段数量较2010年减少50%以上,主要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到30公里/小时左右;停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同时,轨道交通占公交客运总量比例达到50%以上;公交换乘效率明显提高。

  “畅通主城行动计划”分为10项行动:加快竣工一批重要的道路和隧道;结合已开通的轨道线路,做好与之衔接的公共交通的调整和布局;在一些重要路段和出行高峰时段,实施货车、摩托车限行;尽快搬走位于主城核心地段的公交停车场;通过攻坚打通主城最堵的几个堵点;建一批停车场,考虑将一些闲置的楼宇改造成立体车库;继续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对红绿灯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加强交巡警指挥管理;进一步优化公交线和红绿灯设施,提高通行能力;增加车行和人行立交,减少转盘。

  如今,经过大半年推进,“畅通主城行动计划”已初见成效。去年,轨道1号线朝天门至沙坪坝段,3号线二塘至江北机场段先后通车运营。

  市政部门去年在主城共新增经营性停车楼场205个,新增加停车位5.6万个,超额完成新增停车位5万个的既定目标任务。为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问题,市政部门在今年将出台停车位总体建设规划,在可操作的地块建公共停车楼场,力争缓解主城80%的停车位缺口难题。

  建隧道、立交、大桥串联交通节点

  在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主城“不塞车”这个指标看似不大,其实难上加难,好多大城市可望而不可及,成为百姓的一大烦恼。如果重庆能真正成为“不塞车”的城市,那就小中见大,为市民和四面八方的朋友办了一件大好事。

  重庆提出建设隧道、立交、跨江大桥等,串联起交通节点,从而畅通路网,高效“治堵”。

  道路改善改变生活,这已成为沙坪坝“畅通城市”生活的生动注解。不仅是沙坪坝,近年来,主城各区通过推进重点道路建设项目,新、改、扩建道路里程,建立交、隧道、延伸道等,为主城畅通建设增添了一枚枚砝码。

  “畅通重庆”建设的“大礼包”,在去年年底再次分享给市民。随着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郎迎宾大道南延伸段、白杨沟立交等7个“畅通”项目建成通车,让主城在实现“不塞车的城市”目标中又迈进一大步。

  市城乡建委表示,主城今年还将加快桥隧建设,增加市民跨区行驶的路径,使城市道路里程突破3800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6.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重庆轨道交通进入“大提速”时代

  2012年2月26日,下午4点。

  58岁的陈自力收了在朝天门摆的摊,径直朝地铁1号线小什字车站走去。想到40分钟后,就能到达“民心佳园”公租房,还能给外孙女做一顿丰盛的生日晚餐,陈自力迈着轻快的脚步,喜形于色。

  但陈自力也许不知道,就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此时此刻,还有100多公里轨道交通建设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一张覆盖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网,将在明年全面建成。

  重庆市民翘首以盼的轨道交通,真正进入了“大提速”时代。

  轨道交通三次提速

  2008年11月19日,我市全面启动“畅通重庆”建设。2009年,国务院三号文件指出,支持重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后,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重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计划变动后,我市轨道交通不仅公里数从以前的82公里增长到了175公里,投资金额也从245亿提高到455亿元。主城九区提前3~5年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

  至此,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快马加鞭,高潮迭起。

  2011年7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至沙坪坝段开通试运营。这是继2005年轻轨2号线开通后,我市首条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重庆轨道交通进入“换乘时代”;

  9月29日,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鸳鸯段开通试运营。3号线与1、2号线连为一体,重庆轨道交通进入“网络时代”;

  12月30日,3号线南岸二塘至重庆机场段全线开通,实现了跨越两江、贯通南北。市民不仅可以乘坐轻轨直达机场,而且在两路口站和重庆北站,还可以直接购买机票和自助办理登机牌,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2011年,我市轨道交通新增通达里程55公里,运营总里程增加了2.5倍。完成投资163亿元,相当于2000~2009年十年完成投资的总和。“十一五”期间“四线十段”178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全面开工。

  开工强度全国第一

  如今,1、2、3号线,每天运送60多万人来来往往,最高峰时,日运量达到75万人次。 “截至去年底,我市轨道交通已通车营运75公里,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市轨道集团董事长沈晓阳说,相比于全国各大城市,重庆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排列第六位。

  与此同时,重庆还有123公里轨道交通在建。这个建设规模,超越了绝大多数城市,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全国最强阵容。

  明年,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到2013年底前,我市将再通车3段49.6公里轨道交通。包括六号线二期工程(上新街―茶园、礼嘉―五路口段),二号线延伸段(新山村―鱼洞)。届时,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约200公里,覆盖主城九区,日客运量超过200万人次。

  2012年春节前,国家发改委专家组一行,来到重庆。经过评审,专家组表示支持我市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内,再开工建设20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线路。

  按照专家组意见,未来五年内,我市轨道交通开工强度将达到40公里/年,居全国第一位。照此规划,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投运轨道交通252公里。2020年建成投运超过480公里,基本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日均客流量约600万人次,分担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41%。

  催生轨道交通产业

  “地下隧道施工,采用全视频监控。”据称,我市轨道交通共有100多公里工地、上千个施工点、数万人施工,为了确保安全,我市安排了专门的公司开展第三方监控。轨道集团管理人员随时可通过手机、电脑,看到工地现场的施工情况。

  “几十名国家级专家、上百名市级专家、数千名技艺精湛的专业技能人才,构成了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人才支撑。”沈晓阳称,这是一支将轨道交通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队伍。

  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我市还 “无中生有”地为我市工业领域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

  据介绍,我市目前70%的单轨设备已经实现本地化生产,在轨道集团搭建的平台上,重钢、机电控股、四联等国有企业和一大批民营企业,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条新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

  “就近生产、就近供应,产业支撑确保了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市轨道集团总经理仲建华称,“比如轻轨站台上的安全门和屏蔽门,过去只能购买国外产品。随着重庆四联集团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掌握了技术标准,现在这些配套产品不仅实现了本地造,还卖到北京等国内其他城市”。

  “轻轨车辆,过去也只能依赖进口。”据称,机电集团等本地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与研究所合作,如今不仅掌握了轨道整车生产技术,还在鱼嘴建了重庆轨道交通生产基地,批量生产、组装轻轨、地铁车辆。其生产能力今年将达到500辆。

  前不久,由重庆单轨公司为韩国大邱设计、制造、安装的首批世界上最长的30米跨直、曲线PC轨道梁,顺利通过韩方验收,这也标志着重庆承担的首单海外单轨业务圆满完成。如今,不仅是韩国大邱,还有印度孟买、巴西、伊朗、马来西亚、越南等地,都将陆续出现“重庆造”的身影。据《重庆日报》

  ●专家点评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轻轨3号线就是重庆主城区的黄金轨道。轻轨3号线是一条跨越渝北、江北、南岸、巴南区、北部新区的财富线,它将使观音桥、南坪、两路三大传统大商圈联动起来,同时带动周边的小商圈发展,引发全局效应。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陈义华:近期建设的1、3、6号轨道交通线总投资242亿元,将给重庆带来383.4亿元的GDP增加值,而远期“九线一环”的轨道交通线网,预计将带来2400亿元的GDP增加值。

  ●媒体评说

  《经济日报》:“畅通重庆”的“小交通系统”建设,就是要努力打破这一怪圈,其基本目标是2012年实现“半小时主城”,即到2012年,主城核心区(内环高速以内)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城拓展区(绕城高速与内环高速围合区域)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小交通系统”建设是实现重庆城市现代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

  《瞭望新闻周刊》: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从一个方面即可见证,重庆正加紧建设“畅通重庆”。城市规划建设者的日程表里,罗列出一系列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提高到3000公里,达到欧洲发达国家水平;铁路运营里程提高到2300公里,基本实现“8小时出海”;市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提高到200公里,贯通主城9区,要用轻轨将新建的主要公租房片区连接起来,减少拥堵,成为不塞车的城市。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