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请叫我演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5:50  重庆时报

  

请叫我演员
陈正芬趁没有客人的空当,拿着剧本对着镜子练习台词 本报记者 陈浮 摄

  昨天早上9点30分,杨家坪地下商场搏浪购物城638摊位,49岁的陈正芬拉开卷闸门。这是一个10平方米的小摊位,里面挂着的都是中年女子服装。

  摊主陈正芬也是个中年女子,1963年出生,在杨家坪地下商场开这个服装店已经12年了。

  陈正芬把一卷备好的零钞放进抽屉,又从里面拿出一叠A4纸,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隔壁老板娘彭碧珍凑过来打招呼:“又在念台词啊?”

  陈正芬抬头笑笑:“反正没什么事,念起好耍。”她手里拿的是一叠剧本,都是本土电视台的方言剧,《雾都夜话》、《有话好好说》、《生活麻辣烫》,这些方言剧,她都参加过演出,有的还是主要角色。相对于服装店老板娘,她更认同自己的另外一个角色——演员。

  “妈妈”是她演得最多的角色

  陈正芬出生于渝北农村,16岁出来,饭店服装店服务员都做过。也就在这一年,她看了一部当年风靡全国的影片《小花》,知道了两个大明星,刘晓庆和陈冲。从此,当演员成了她的一个梦想。

  做服装店老板娘的日子波澜不惊。每隔几天到朝天门进货,回来熨烫平整,挂到店里销售。陈正芬自己就是模特,她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虽然顾客不算多,但很多顾客都成了回头客。一次,她跟一个老顾客聊起了她的演员梦,顾客说,电视台《雾都夜话》正在招群众演员,建议她去试试。第二天,陈正芬就去报了名。

  2007年3月27日,这个日子后来陈正芬一直记得,《雾都夜话》的导演打来电话,让她去试镜。

  这期节目叫《娟子求学》,陈正芬试镜成功,在剧中扮演娟子的妈妈。后来,妈妈成了她演员生涯中扮演的最主要角色,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疼爱儿子的后妈,挑剔媳妇的婆婆……

  拍了8天只有两个镜头,她还是乐呵呵的

  陈正芬拍戏越来越上瘾,为了腾出时间拍戏,她专门请了一个营业员看摊子,开支增加一两千,而她拍一场戏,报酬才200元左右,而且往往一拍就是好几天,但是陈正芬觉得,梦想比钱更重要。

  2007年10月19号是另一个让陈正芬无法忘怀的日子。“19号一大早,我接到了《雾都夜话》导演的电话,他说有个电视连续剧叫《周恩来在重庆》需要群众演员……”想到可以和专业的团队打交道,还可以近距离看专业演员演戏,陈正芬内心既激动又兴奋。

  《周恩来在重庆》陈正芬一共拍了8天,每天20元的报酬,从早上6点出发,晚上11点后收工,每天20元,一共160元。“最后只有两个镜头,但心里仍然乐呵呵的。”

  在饭馆里享受了一次“明星待遇”

  几年下来,《孝子张孝芳》、《娟子求学》、《老师爸爸》、《暑假生活》、《婆婆妈妈的战争》、《结婚前夜》、《媳妇联盟》、《犟老头认牛》……陈正芬一共参加了40多部方言戏的拍摄。有时,有顾客从她店门前走过,会停下来问她,是不是《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的演员。陈正芬每次都不好意思承认,说,“你认错了。”

  前天,她和家人去杨家坪一家黔江鸡杂吃饭,老板和服务员一眼就认出了她,要和她合影,还要让她签名。

  这是陈正芬唯一的一次“明星待遇”。其余时间,她只是杨家坪地下商场服装店一个普通的小商贩。

  她享受着这样的生活,同时也有个小小的遗憾:自己不会说普通话,只能演方言剧。

  “这几天在时报上看到,冯小刚正在重庆拍《温故1942》,我本来想去剧组看看人家要不要群众演员,但又想到自己不会普通话……”

  这个月21号,陈正芬参与方言剧《谁是贪财鬼》的拍摄,明天又要去拍另一部方言剧。她对《温故1942》依然有些挂念。

  “冯小刚拍的每部片子都是大片,如果能在里面露个脸,哪怕没有台词,也知足了……”

  本报记者 邓依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