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就住在王澍设计的房子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6:40  今日早报

  □通讯员 金晓依 本报记者 金丹丹/文

  陆文宇 吕恒中 祝辰洲/摄

  昨天凌晨,美国洛杉矶传来消息,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被宣布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美籍华人贝聿铭曾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王澍是中国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今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评委会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王澍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昨天下午3点半,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我们联系上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的王澍。那边正是深夜,电话那头是王澍爽朗的北方口音。

  “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10多年间做了这么多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带来结果。”

  象山校区和钱江时代都是他的作品

  对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学生来说,王澍并不陌生。因为整个校区充满原创力的建筑风格,就是出自这位老师之手。

  如果你没有去过象山校区,那么西兴大桥桥北那幢设计别致,像错落抽屉般的商品楼盘,肯定在匆匆一瞥之下,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这个高层楼盘叫钱江时代,也是王澍的作品之一。“哪怕住在100米的高度上,也能体会到住在两层高的小楼里的感觉,屋檐滴雨,窗前有树。”这是王澍的设计理念。

  朱女士就把家安在了这里。昨天,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就住在得奖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房子里。”

  朱女士说,“当初买房时,开发商的一大卖点就是独特的设计。”她说,“售房人员还说,平台上可以种树。我没种,不过有业主种了竹子,还挺有情调的。”

  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则是王澍最大的一个作品。

  “这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现代建筑的实验,很多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自然互相对话的观念。”王澍说,占地800亩的校区,都有欧洲一个小城那么大了。结果,它在世界上产生了震撼级的反应,给的评价很高。

  章建明,是王澍去年刚毕业的博士生。“他的作品争议非常大,有人说不是非常好用。”章建明笑笑又说,“但我记得一个美院老师这样评价,逛了象山校区后没有感觉到建筑的存在,但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感觉。这说明建筑完全融入在自然里了。”

  用旧材料唤醒城市的记忆

  获奖评审词中,有这样一句:王澍建筑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最代表他思想的作品是宁波博物馆,是王澍2004年竞标赢得的项目。

  “我想告诉人们,曾经的城市生活是怎样的。10多年前,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有30多个传统村落。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拆除了,这里变成了一片几乎没有回忆的城市。我把能在这个地区收集到的各种旧建筑材料再次利用,与新材料一起在新的建筑上混合建造。我想建造一个有自我生命的小城市,它能重新唤醒这个城市的记忆。”

  同样,在设计建造象山校区时,他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获得新生。

  王澍一直秉持“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的学术理念,是中国本土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几乎把传统的东西破坏殆尽。

  “因为发展太快,思考太少。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的城市充斥着高层建筑,直接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反过来看,以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高层建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问题还是缺少思考和原创性的探讨,尤其应该探讨和中国传统生活经验的关系。”

  建筑师给自己设计了

  一个园林的家

  很好奇,这样一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建筑师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问到这个时,王澍在电话那头笑了。 “最重要的起点,就是我自己的家。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做。”

  王澍原来的家,并不大,只有60多个平方米,但是他做了一个中国园林在家里。这当然是一个抽象的说法,到底设计成什么模样,我们却无缘见到了。

  “后来生小孩,家里马上天翻地覆,最后乱到自己都绝望了,已经不可收拾。”王澍说,“这十年真的很辛苦。所以,家里的生活实在是有点乱套。”

  王澍的声音里有些歉意,“记得在那个家里,我还用木头做了8盏灯,每一盏都不一样,作为送给我太太的礼物。”

  听到这些,王澍的夫人陆文宇温柔地笑了。她说,夫妻俩因为太忙,很少打理家里,所以现在租了个房子住。

  “他很忙,但儿子游戏的时间,他负责全程陪玩。他不怎么管孩子的成绩,但特别喜欢和孩子天南地北地聊。”陆文宇说。

  对了,王澍给儿子起的名字也很特别,叫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经典结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