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州:人民调解进驻园区上千家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7:12  法制日报 微博

  本报记者周斌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年初曾因劳资纠纷爆发了员工聚集抗议的群体性事件。两年过去了,联建副总经理张立昇用“十指交叉握紧的双手”来形容现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在他看来,变化主要归功于企业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

  江苏省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林晓克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苏州市大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三级组织网络,推广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进驻企业,保障了苏州数十万家企业健康发展,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

  在联建公司办公大楼6层楼道拐角处,有一间并不起眼的房间,可联建的1.7万多名职工对此都很熟悉。“我们遇到困难或纠纷时,都会去那找人民调解委员会,他们总能及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员工们说。

  2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看到,各项调解制度挂在墙上,调解圆桌摆在中央。翻开台账,里面记录着一起起纠纷的化解过程。

  据了解,工业园区共有企业1万多家,且规模以上企业较多。为及时有效化解企业内部纠纷、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园区于2010年上半年在苏州率先探索建立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企业工会成员和员工推选人员组成,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社保部门等负责协助建章立制、人员培训和工作指导。

  联建公司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后,立即牵头做了3件事:组织化解了多起历史遗留的劳资纠纷;开通内部网站、设立信箱,畅通员工问题反映渠道;每周组织一次企业领导与员工面对面访谈。此举赢得了员工与企业领导层的认可。

  “以前,我们每年都有进入仲裁或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后,争议全部内部消化。”张立昇说。

  在强力推动之下,目前,园区1111家50人以上生产型企业均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大量劳动争议足不出企业就得到化解。企业人调委还积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企业内部和谐,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2011年,全区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各类纠纷1640起,调解成功率达98%,而园区劳动仲裁委处理案件数同比下降24%。

  据了解,尝到甜头的工业园区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苏州市也于去年11月底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力争用2年至3年实现全市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人民调解进驻劳动争议仲裁委

  在推进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同时,苏州市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其中,富有特色的是苏州将人民调解组织广泛设立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及其分支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方便快捷地化解了大量劳动争议。

  2月20日下午,记者在苏州市劳动保障维权调解中心服务大厅看到,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的坐席一字排开,华晓玲等3人正在人民调解窗口咨询。

  华晓玲告诉记者,她们是从安徽来苏务工人员,公司无故将她们辞退了,“之前我们听说劳动争议可以仲裁,来这里的路上我们还在犯愁,我们都不懂仲裁,也没钱请个律师,没想到这里还有人民调解”。

  “来这里的纠纷,除了当事人主动要求外,还包括劳动仲裁及监察在受理案件时或办理案件中委托调解的,以及一些劳动仲裁及监察无法处理的纠纷。”苏州市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陆伟明搬出一叠厚厚的案卷对记者说,自2010年6月人民调解委员会运行以来,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近200件,调解成功率超97%。

  据了解,由于纠纷走仲裁程序结案一般需45天,不服选择诉讼时间更长,找律师代理还要额外费用,而人民调解处理平均仅15天,不仅免费快捷还不伤感情,很受群众特别是农民工的欢迎。

  为实现专业人才化解专业纠纷,苏州选聘有劳动仲裁经验和劳动争议调解经验的仲裁员、退休法官及工会干部等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同时首创了调解员职称评聘,破解人民调解员专业化难题。

  “苏州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还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仲裁机构、法院协调,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和多方联动应急调解协调机制。”林晓克说,苏州层层设防化解劳动争议纠纷,保障经济在和谐氛围中活跃发展。

  本报苏州(江苏)2月28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