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服务外来人员企业社区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7:12  法制日报 微博

  本报记者丁国锋

  来自安徽广德的90后女孩刘亚萍,在江苏无锡锦绣前程木业公司的销售岗位上担任家居顾问,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问及她怎么来到这家公司的,她回答说:“父母以前就在这家公司打工,因为企业老总也是从安徽来无锡创业的,比较放心,他们就让我留在公司上班了。”

  比刘亚萍大两岁,来自河南信阳的陈长水也在同一家企业,与3年前还四处游荡不定的情况相比,他已经是这家地板企业的浙江、福建区域经理,每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企业给了我一个光明的前景,我趁着年轻还想多学习。”陈长水说,虽然还是一个“打工者”,但做得很开心,“那些像我一样年轻的人,确实有些是‘不安定群体’,关键是心态问题,一心想着赚钱,就会很浮躁,没有人生长远规划,就会盲目瞎玩”。

  “对外来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不如意的时候,能在朋友间互相倾诉,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陈长水说,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又不懂法律,容易惹事,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出手。“锦绣前程木业公司做得就很好,员工一入门就要上了法制课。”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注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就要把他们当员工看待,企业发展就会很稳定。”锦绣前程木业公司总裁徐波认为,要解决当前面临的新一代农民工问题,就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化教育体系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优势,弥补外来务工人员在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素质的不足。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在苏州、无锡等地,由于外来人员同时涌入乡镇,基层外管机制也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

  无锡新区梅村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吕健介绍,针对外来人员7万、本地人口仅3万的现状,街道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还在辖区21个村(居)、社区和工业集中区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实行人口登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计生、房屋租赁备案、便民办税等“一站式”受理。目前,该街道仅务工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就达3000多人,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二代、三代享受了均等的市民待遇。

  为满足年轻一代对生活居住等的需求,无锡市还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设。仅梅村街道,就建立了29家集中点,可容纳1万人居住,集中点和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信息采集平台形成了基层特有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格局。

  在最早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外来人员集宿区建设的昆山市,2003年就开发建设的永鑫家园总建筑面积已达7.9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吸引着彩晶、南亚、仁宝等大大小小30多家企业员工入住。小区内,相配套的警务室、卫生室、调解室可第一时间为打工人员提供服务,为了满足年轻人的娱乐学习需求,小区还配备了图书室、网络、影视室和健身场所。昆山市外管办副主任薄志威介绍,在昆山不少村,老百姓集资建设的“打工楼”有的已经运行了10多年,“人才公寓”、“蓝领中心”、“邻里中心”各种温馨的名称吸引着打工群体入住,而目前全市个人集资建设的集宿点已有15处、集体和股份制建造的有57处。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时,在称谓上将“农民工”逐步用“新市民”取代,这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而各种新市民服务中心、自治救助中心、服务咨询中心、职业介绍所等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新社会组织的兴起,从社会化管理的角度,积极推进了“新市民”的融入。

  采访期间,锦绣前程木业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总监雷涛向《法制日报》记者谈到他落户无锡的感受:“2007年进入公司前,我一直在外省打工,但始终处于‘漂泊’之中,来到无锡后,企业就给上了‘五险’,工作稳定了,跳槽的念头也没了。2010年12月,我和妻子在无锡买了房子,孩子也在当地公办小学上了学。如今,打工的感觉渐渐没了,市民的感觉渐渐有了。”

  “要给外来务工人员一个稳定的环境,除了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政府各项措施配套到位,还需要在文化上建立起认同感。这既要靠务工者自己,也要靠全社会推动。”雷涛认为。

  【编后】

  “农民工”这个特有的名词,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中的特殊符号,历经数十年求生存、求发展历程,其自身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消费实力,也对流入地区城市化进程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提供着重要的发展潜力。而从市场经济性质和特点来分析,完全控制其“流动”的理念早已不合时宜。相反,通过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各项服务管理措施、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和谐温馨新家园,乃至通过推进和完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让想“留下来”的人安居乐业,让有创业干劲的人有发展的土壤和环境,高度发达、文明开放的和谐社会何尝不能实现呢

  今天,本报这组“苏南流动人口管理调查”报道将结束,但我们仍将继续关注“苏南流动人口管理”,仍将聚焦流动人口管理创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