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叙利亚通过新宪法难除内忧外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7:15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张毅 综合报道

  据叙利亚通讯社28日报道,叙利亚就新宪法草案举行的全民公投结束,赞成率达到89.4%,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当日签署新宪法。但叙利亚局势能否开始趋于稳定,仍是一个问号。虽然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叙利亚通过新宪法草案有助于其改革进程。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并不承认该公投结果,法国外长朱佩仍坚持巴沙尔下台是结束叙利亚危机的唯一途径。

  叙政府:将开启新的民主阶段

  据叙利亚内政部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叙利亚全国共有1458万人符合参加公投资格,其中837.6万人参加了26日的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投票比例为57.4%;749万人支持新宪法草案,赞成率达到89.4%。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8日宣布,自27日叙利亚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结果揭晓起,新宪法开始生效。叙利亚将在新宪法通过后90天内举行议会选举。

  据报道,新宪法取消了复兴党一党制,总统任期为7年,只允许连任一次。但上述规定从下届总统选举算起,巴沙尔任期仍将持续到2014年。如果进行总统选举,巴沙尔可以连任一届总统。

  叙利亚《革命报》总编辑加西姆说,这次公投“预示叙利亚政治改革火车头启动”,“这是历史性的一天”。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认为,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将使叙利亚朝着多党制政体转变,开启新的民主阶段。

  反对派则对此表达了强烈反对,“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总协调员阿卜杜拉·阿济姆声称,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数字是不真实的。另一反对派领导人卢艾·侯赛因则表示,公投是在没有国际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不相信叙利亚政府提供的公投结果。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叙反对派“全国委员会”26日发生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分裂,约20人脱离该组织成立新的“叙利亚全国行动”组织。

  中俄:希望有助于叙改革进程

  对于叙利亚通过新宪法一事,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希望有助于叙利亚的改革进程。

  俄罗斯外交部27日发布公告称,叙利亚举行的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证明改革路线受民众支持,并呼吁叙利亚各方立即停止暴力行为,尽快无条件加入对话,加入到有益于全体公民的新叙利亚改革和建设中去。

  公告还强调:“莫斯科将叙利亚宪法草案公投视为叙政府实施改革方案的重要一步。叙政府改革方针旨在扩大公民权利和自由,将叙利亚建设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27日在与伊朗驻莫斯科大使穆罕默德·里达·萨贾迪会面之后也发布了一则公告,强调俄罗斯和伊朗主张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叙利亚危机。

  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被问及对叙新宪法草案公投结果的看法时表示,“中方注意到叙举行新宪法公投并公布结果,希望这有助于推进叙改革进程,开启政治对话,回应叙人民要求变革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合理诉求。希望叙有关各方继续为缓和紧张局势而共同努力。”

  2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19次会议关于叙利亚问题紧急辩论中,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代表祁小夏敦促叙政府和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关于叙利亚问题的紧急辩论结束后,人权理事会将通过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

  美国:不承认“被操控的投票”

  新宪法草案通过,但局势能否开始稳定,还是一个问号。叙利亚国内并不平静,来自国境之外的压力也同样存在。欧盟国家外长于叙利亚公投结果公布的当日,便通过了对叙利亚的新制裁措施。这项制裁措施的内容包括:冻结叙中央银行在欧洲国家的资产,对7名叙利亚官员发布旅行禁令并冻结其资产,对叙利亚前往欧盟国家的货物航班实行禁飞,以及禁止从叙利亚进口黄金等贵重金属等。

  法国外长朱佩27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发表演讲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该国文职以及军队官员因对人民所犯下的罪行而面临审判的日子不远了,呼吁国际社会准备好将叙利亚送上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条件。朱佩指责联合国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不作为,称巴沙尔下台是结束叙利亚危机的唯一途径。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也于27日表示:“我们不承认公投,巴沙尔操控宪法草案内容,操控投票,使他可以保持权力。他提出的公投是荒谬的。”她还强调,美国仍然相信政治途径是化解叙危机的最佳方式。纽兰认为获取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向巴沙尔政府施压并允许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叙利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此外,在推翻巴沙尔政权一事上表现积极的卡塔尔再次发声。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呼吁国际社会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以帮助他们对抗政府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