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立足“文化立市” 推进“文化强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7:30  深圳特区报 微博

  

立足“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
立足“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
立足“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
立足“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
立足“文化立市”推进“文化强市”

  编者按

  10年“文化立市”战略的坚定推行,为深圳“立”起全新文化格局,一座曾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蝶变成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昨日,在深圳市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上,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委、市规划国土委、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先后发言,表达了在新时期明确各自职责,齐心协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共同心声。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赖育坤:

  做好人才工作推动“文化立市”

  市委组织部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人才资源作为推进“文化立市”战略的核心要素,持续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市场化机制比较健全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人才资源流动配置机制、培养开发机制,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场化配置、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互动新格局。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组织实施“文化菁英集聚工程”,引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引导市场需求的高端文化领军人才、创意创业人才和团队。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采用“人才+智力+项目”招才引智办法,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集聚更多的人才资源。

  三是创新人才服务扶持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牵头研究制定符合文化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的创新服务扶持政策,协调各部门健全完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创建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险、居留和出入境等“保姆式”服务。协调整合我市现有资金资源,为文化产业人才在深创业、创作、创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创新人才载体建设模式,搭建人才资源效能发挥的平台。支持加快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等人才载体建设,支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供人才队伍自主创新实力和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博会”等国际性、国家级平台载体作用,支持加快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鼓励扶持文化企业和人才开展文化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五是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行业认可、市场认可、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标准,遵循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规律,进一步健全文化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和激励机制,实行人才通过技术、专利、品牌参与分配的激励模式。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林洲璐 整理)

  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

  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稳定增长

  市财政委近年来贯彻落实我市“文化立市”战略的主要举措以及继续推荐“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是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是以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抓手,创新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

  三是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稳步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在努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财政部门参与制定了《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

  四是支持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11年起,我市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集中5亿元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五是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文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委宣传部,不断创新管理思路,于近期修订完善了《市文化事业建设费与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财政部门将按照我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部署,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我市文化发展和改革工作,主要思路如下:

  第一,根据财政部以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有关意见和要求,继续加大市、区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第二,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有机对接,创新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我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政策导向作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配合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文化单位运行机制,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挂钩办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林洲璐 整理)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徐安良: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大力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争当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排头兵。具体来讲,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市政府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5亿元,先后建成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新馆、深圳中心书城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推动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政府资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和文艺团体的投入、运行、管理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发展,增加多元化攻击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均衡布局,促进特区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强化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强化“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特色,加快推进创意设计等十大文化重点产业发展。依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深港、深澳、深莞惠、深汕的文化创意合作,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整理)

  市规划国土委主任王芃:

  优先保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委着力提升城市空间质量,以规划为统筹,以土地为保障,有力保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谋划布局文化发展空间。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我们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谋篇布局,重点规划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区,通过重点发展地区、城市更新、发展单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前瞻性预留空间,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在年度实施计划上,优先安排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空间与指标,2012年度安排供应文体设施用地30公顷。

  第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一是高标准、超前规划各级公共文化设施,通过龙岗区、宝安区等地区的公共设施专项规划,落实原特区外文化体育设施,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二是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完成南头古城、大鹏所城以及全市历史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地名管理办法。三是体现人文关怀,先后编制了我市无障碍建设与改造规划、建设项目无障碍改造管理办法。四是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层层落实社区文体中心。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站等社区配套文化设施。

  第三,打造具有文化活力的城市名片。一是以大型公共文化建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如已经建成使用的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博物馆新馆、音乐厅、图书馆、观澜版画村、大芬村美术馆,都已经成为我市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载体。二是以“美丽都市计划”营造优质的公共空间,打造出一系列有特色有魅力的空间和项目,如深圳的中央公园、深圳的清溪川等。三以“设计之都”强化我市的城市文化和品格。自2008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设计之都”的营运和培育,以“创意、创新”作为文化追求,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战略的要求贯穿在我委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规划国土工作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严格对照相关责任分工,抓督办、抓落实,全力提升我市文化空间质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整理)

  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

  夯实基础提升文化品质

  作为肩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职能的政府组成部门,市文体旅游局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做到“六个强化”、“六个着力”:

  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按照公益性原则,进一步拓展公益文化场馆和文艺活动的经营服务范围,提高市民文化福利;按照均等性原则,推进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向原特区外倾斜,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和全覆盖;按照便利性原则,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实现全市文化资源共享,打造“十分钟文化圈”;按照多样性原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办好周末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市民文化艺术素养。

  二是强化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推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之城、时尚之都”。大力发展青春时尚、开放多元、先锋创意的现代都市文化,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深圳创造”文艺精品。

  三是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面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发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发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产业模式,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把文博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展会。

  四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着力夯实城市文化底蕴。加快推进大鹏所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古村落、古街区的保护;开展改革开放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索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五是强化文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在基本完成破除旧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以建立新体制为主的深化改革。探索员额制和雇员制,建立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协管员队伍。

  六是强化文体旅游融合,着力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利用大部制整合的优势,挖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的旅游功能,探索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林洲璐 整理)

  与会代表

  感言

  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在核心价值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建构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一方面,深圳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推出“论语金句”公益广告,编排“人文颂”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等等,都是在推广中华文化之美,让这些精神财富与世界共享。同时,深圳也对改革开放的、属于新时代的价值观作出提炼,推出了“深圳十大观念”。这些观念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验总结,也包括传统价值的传承发扬,这些都是深圳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出的贡献。

  ——伦理学博士韩望喜

  王荣书记提到的“深圳的文化创造了奇迹”让人十分激动。多个部门积极配合,联合打造文化的航空母舰,把“战略”落到实处,体现了市委市领导对文化高度重视,接下来我们要把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思想品德修炼好,脚踏实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精品,服务民众。

  ——深圳舞蹈家协会主席李建平

  从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到现在,深圳的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企业,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如今提出建设“文化强市”,则对深圳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把文化产业做实做强。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陆青峰

  (林洲璐 韩文嘉 整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