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落实36条政策措施 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7:30  深圳特区报 微博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郑宏杰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黄守正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张从明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吴连烽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刘宇新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钟坚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张成雄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赵利生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许学之
落实36条政策措施推进深港深入合作发言摘要
昨日,落实“36条”推进两地深入合作座谈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本版摄影: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何龙

  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

  前海是深港合作最重要平台

  前海是深港合作发展最重要的平台,“36条”中服务贸易、旅游、金融合作等条款都涉及到前海,深港合作将为前海未来取得成功发挥基础作用。前海正在向中央申报税收、法制、医疗、教育及通讯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争取在区域内实现深港同城化。

  香港各界对前海有很大的期望,而国家设定前海战略本身也是为了使深港发展有一个试验区,借助它来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前海如何实现突破?2010年前海是在找定位,去年是打基础,今年则是落地。现在,前海努力在进行制度设计。前海首先是创新之都,制度设计一定是前海的核心,深圳前30年就是靠创新改革先行先试,这是深圳的魂和根,前海也一样,制度创新一定不能丢掉。同时,前海将努力打造软环境,这是因为软环境不好搞,整体的环境好,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发展得快。

  前海已经设立了部长联席会议,由24个部委和深圳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共同组成,而且,前海有非金融领域计划单列市审批权限,这为香港提供更便捷服务创造了可能。前海还设有法定机构,法定机构是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机构。这一点我们是学习香港,用立法形式来确定前海公共管理职能,不过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长远是有一个机制来保证。

  对前海将享受何种优惠政策的问题,我认为优惠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跟国际接轨,跟香港融合。前海正在向中央申报个人所得税、教育、医疗、通讯、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坊间热传的通讯同城化,前海有关部门已经向中央提出申请,现在正在相关部委审核,有希望近期出台。(深圳特区报记者王晓晴)

  中共中央研究室原秘书长张从明:

  香港和内地合作应“1+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香港的重视和关心是一贯的。香港发挥了外贸窗口的重要价值,在新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香港也依靠对内地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后来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有很大关系。

  香港回归以后,1998年遇到金融危机,当时中央力挺香港,使香港能够战胜国际金融巨鳄的投机活动。去年,李克强副总理访问香港,带去了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对支持香港发展一定会起到很大作用。我认为,中央关心、重视、支持香港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香港对内地、对国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香港经验”对内地的发展和建设很有帮助。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关系,不应是“1+1=2”,而是“1+1>2”。

  我认为,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央支持香港的各项方针政策,这对落实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是中国人提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创举,回归之后香港发展很好,这对解决台湾问题,加快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很大作用。

  历史经验证明,香港具有体制灵活、人才众多等优势,只要能够抓住“36条”带来的机遇,加强和内地的互动合作,香港一定能获得新的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全国政协委员、新宝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新:

  “36条”实际是“挺港惠港”

  去年,李克强副总理在访港宣布的“36条”,实际上是在“挺港”、“惠港”。同时,香港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深化粤港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支持广东在对港澳服务业开放上“先行先试”,这些都是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可以预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必将给港澳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港澳的前途将和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香港特区政府、社会团队都应该大力宣传,通过社会组织、论坛让更多的香港市民了解“36条”的内涵。应该使得广大市民都知道,国家为我们送来什么礼物。香港需要利用好“36条”,通过国家支持和香港同胞的努力,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潮流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好世界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成雄:

  香港应加强对“36条”宣传

  很高兴受邀请来参加这个座谈会,来学习。刚才大家讲了很多,对这本书《36条与香港》,应该多宣传。半年前李克强副总理到香港,现在已经6个多月,这“36条”对我们香港、对国内都很重要。这半年香港事情很多,对这个宣传不够,借这本书来宣传很好。通过这本书,在香港多加强宣传,让更多人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中央政府。希望香港各个方面做得更好,更好地发挥“36条”的作用,落实中央对香港的关怀。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香港隆昌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许学之:

  深港两地应加强相互了解

  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大家对推进两地合作都讲了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对于如何促进深港两地合作发展,大家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我认为,两地不但要合作,还要多多加强相互了解。

  我看到《36条与香港》这本书,它把“36条”汇成六个方面,把六个方面的工作、方针及怎么样推进两地的经济、民生,都写得很清楚。我相信加强了解是很重要的。“36条”第一方面提了一个走出去的问题,应该在香港除推进两地合作外,还要把信息从外国、从国内、其他地区多多介绍给香港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全国政协委员、福华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守正:

  “36条”对香港企业是大机遇

  去年李克强副总理访问香港时,中国出口商会与香港举行了签约仪式。这是怎么来的呢?2010年,当时香港纺织业困难最大是研发,而且原材料涨价厉害,棉花涨了两倍,行业面临很大困难。于是我们香港纺织商会在2010年11月到北京与商务部反映情况,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亲自跟我们座谈,了解香港纺织业的困难,并表示会找一些新的配额。这些事情对香港帮助很大。

  去年下半年,纺织业不太好,出口很难。我们国内高端产品不少,但是品牌搞不上去,怎么把品牌推广开,我们准备开个研讨会,另外举办一些比赛,找一个地点开展一个推销平台。我觉得香港人对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总结“36条”,同时也期望,国内有一些大的项目能通过香港商会来运作。我觉得“36条”里面,对于香港企业、商会有一个机遇,就是引进国外的资金和人才,实现产品转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香港金融业志同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连烽:

  “36条”惠及香港金融业

  “36条”非常有利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充分体现中央坚定不移支持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心。“36条”中直接涉及金融方面战略有三分之一,从第7条到17条共11条谈到这个问题,而且内容丰富充实,从宏观政策一直到具体措施都有涉及。很多政策都会让香港金融业直接受益,包括内地推出港股支持基金,允许内地港资参与共同基金销售。

  香港问鼎世界金融业的最高峰,这符合中国的基本利益。回归15年来,尽管遭遇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最近的欧债危机,但香港金融业依旧坚挺。现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三个世界性金融中心,这和中央的支持密不可分。

  当前,伦敦、新加坡还有其他地方都在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但目前为止主要中心仍然是香港,将来更重要的中心还是会在香港。相信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性日益提高,人民币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坚:

  服务业升级要防止空心化

  “36条”体现了中央对香港政策的延续性、持续性、加强性。我们讲一国两制,两制非常重要。独特对香港很有好处。中国未来改革成功不成功,取决于大陆靠近香港的速度,要比香港靠近大陆速度要快。过去30年大陆为香港工业化城市化做出很大的贡献,未来香港地位还非常独特。香港主要制度优势非常明显,市场化制度,法制化,高效廉洁政府,这个非常重要。

  过去是香港辐射深圳,未来深圳对香港的辐射会加强。香港回归10多年,中央不断给予大力扶持,为什么呢?香港经济有深层次的问题,香港是工业化的祖师爷,很多产品在世界第一,台湾、韩国还是跟香港学,但是工业化以后,香港没有就地升级,而是异地转移,把工厂转移到大陆,产业还是维持在低链条,没有产生自己的品牌,不像瑞士有军刀、手表。同样,服务业也有一个升级的问题,我担心,除了制造业空心化,未来也会产生服务业空心化。大家看一下新加坡,新加坡去年是转到智能性服务业。服务业不能转移,也要就地升级,智能化服务。

  至于深港关系,没有香港就没有深圳,这句话是非常客观的,香港因素对深圳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深港未来的发展,就两地政府而言,主要是维持经济合作的环境,政府能做的事就是提出制度的框架,提供人才自由流动。至于经济怎么搞是企业的事情,是市场的事情。

  金活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利生:

  “36条”有助推进深港合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今天的话题是“36条”,《36条与香港》令我们非常深入的了解了“36条”的内容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本书对推动深港两地深入合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各位专家各位社团的领袖,还有各位领导,对关于如何推进“36条”讲得非常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