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湾大学生的大陆观感:陆生"书呆子"印象被颠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9:49  国际在线 微博

  “不要鬼混啦,你们知不知道,大陆学生天还没亮就排队上自习,每天念书超过12小时,夜晚熄灯了就到路灯下读书,再不打拼你们就赶不上人家了。”过去,台湾一些大学老师常常用这种方式提醒学生用功学习。

  也因此,在没有接触过大陆学生的台湾年轻人想象中,大陆学生的形象大抵是个“书呆子”。

  传统印象被颠覆

  不过,去年底刚赴大陆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的钱念群,在和大陆同龄人近10天共同吃住生活、学习竞赛后,完全颠覆了过去对大陆青年的刻板印象。

  今年春节,钱念群收到来自大陆许多地方的明信片,寄信者都是她通过竞赛认识的大陆新朋友,信上温暖的问候让她感动。

  2011年11月13日,钱念群和30名经过重重选拔进入决赛的台湾大学生一同抵京参加决赛。“在大陆不到10天的日子,是我青春岁月里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她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已经走过10年的“海峡两岸知识大赛”,是两岸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赛前,两岸60名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一起登长城,游故宫,参观国家大剧院,体验独具老北京特色的老舍茶馆、南锣鼓巷,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岸学生无话不谈,互相调侃,互相帮助,欢乐气氛时时萦绕。“他们轻松活泼,视野开阔,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钱念群用“距离很远,气场很合,心灵很近”形容这种默契。

  在连续7场比赛中,大陆学生“地主之谊”的关心和抚慰,让钱念群的紧张情绪缓和不少。她最终以优雅大气的表现捧得“最佳才智奖”,并得到大陆同学的祝福。

  “这场比赛不仅让我学会如何抗压,更让我收获了来自大陆的友谊,最温暖的是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互助互爱。”她说。

  只有交流才能了解

  中华科技大学学生潘良泓,背着20多公斤的文史资料来参赛,知识底蕴丰富的他,常常与大陆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文化、经济、政治,他们的话题多元而开放。潘良泓感慨大陆学生“出口成章,逻辑严密”。

  台北市立体院学生连皇钦,在北京表演了高超的“抖空竹”,惊艳全场。在和大陆同学切磋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大陆年轻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深深的眷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年轻人正在形成的文化观、审美观,对于未来两岸文化的保护、创新至关重要,所以彼此加深交流很重要。”连皇钦说。

  辅仁大学广告系大四学生韩其廷,为台湾选手在大赛中收获了最好的奖项——亚军。这位辅大校园DJ,在知识抢答中越战越勇,以RAP创意自我介绍,活泼出彩,深受大陆学生喜爱。

  韩其廷的优异表现与他对大陆浓厚的兴趣有关。韩其廷从上小学到现在,已经去过5次大陆。因工作事务常常往返两岸的父亲,常带着他去感受大陆的大山大水和多元文化。韩其廷发现,不少大陆年轻人和他一样,兴趣广泛,喜欢历史地理,喜欢田野调查,喜欢摇滚音乐,走在潮流前沿。“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除了读书什么都不爱’”。

  “他们爱钻研,爱搞笑,也爱时尚,和我们很贴近。”韩其廷说,只有深入交往,才能真正了解大陆青年。在辅仁大学就读广告传播系的他,希望以后能到大陆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工作。(任沁沁 田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