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年城墙让路新楼只留20米 剩余百米异地迁移

  

千年城墙让路新楼只留20米剩余百米异地迁移
古城墙不远处就是新建的楼盘。

  

千年城墙让路新楼只留20米剩余百米异地迁移
长沙南宋古城墙考古挖掘现场(2月27日摄)。

  

千年城墙让路新楼只留20米剩余百米异地迁移
古城墙部分青砖上显现的"宁乡郑滨"四个繁体字。

  近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的一篇微博文章把沉睡在长沙万达公馆施工现场地下的一段古城墙带入了人们的视线 。经过长沙市政府、开发商以及专家的多次协商与论证 ,2月27日,总长120余米的长沙潮宗街古城墙保护方案出台,“不少于20米的原址保护”让一直以来呼吁“原址保护”的市民感到几许失落。湖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熊建华表示,除了基于文物保护、地质状况等基本因素的考虑外,还兼顾了开发商修改原有建筑方案的可行性。

  120米的价值

  保留战争痕迹,珍贵堪比马王堆

  长沙潮宗街古城墙的珍贵之处,不仅因为古城墙跨越宋元明清等朝代,还有城墙保存的完整性。据专家介绍,目前已发掘出的古城墙残长120余米。由于发掘工作尚未完成,其完整高度未知,古城墙的掩埋层还剩5米左右。

  “宋代城墙保存到现在的已很罕见,全国仅有十几处,湖南此前仅在茶陵县发现一处,现已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柳肃介绍说,潮宗街古城墙共有两段墙体,内侧墙体属宋元时期,外侧墙体属明清时期,两段墙体呈现明显的叠压关系,其中还保留着明显的战争痕迹:现场不仅发现了刻有“忠义军”字样的城砖,展现了抗金时期长沙保卫战的景象,明代的城墙还有一段堆砌凌乱,“应该是当时长沙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城墙被毁坏后,在仓促之中砌起来的”。

  另外,潮宗街古城墙还体现了近千年来湘江河道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然而,这面被考古专家视为珍宝、“堪比马王堆”的城墙面世之后,一直以来命运未卜让人揪心。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化层叠加清晰、信息丰富、城墙保存完整的遗迹有40余米,考古人员在现场用两条白线将这部分明显标示出来。

  20米的由来

  部分原地保护,已经“来之不易”

  如熊建华所说,120米的潮宗街古城墙全部保护很难实现。

  资料显示,长沙开福万达广场A、B、C、D四区项目总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古城墙横跨该项目C 、D 两区 ,若要将其完整保留,意味着更大的工程量和更高的技术难度。

  而这段20米长的城墙刚好处在万达广场经调整后的一座3层裙楼之下,如果再向两边延长,就会深入两座分别高150米和193米的高层建筑底部,这对建筑方案的调整来说,难度将更大。

  同时,万达方面已经在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网站上挂出了调整之后的建筑方案:C、D 地块合并,原有4座住宅楼改成两栋更高的写字楼。

  在柳肃看来,20米的确是政府和开发商双方协商的结果。柳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古城墙保护的最佳方法,是原址建设长沙城墙博物馆。“不过现在看来,能够实现部分原址保护,已经来之不易了。”

  那么剩余的100多米古城墙去向将如何?记者从长沙市文物局获悉,其余100多米古城墙,将采取异地迁移保护,而迁移选址很可能是湘江码头。

  20米的命运

  四周建“密室”,顶端架玻璃罩

  据介绍,原址保护首先将采用科技手段,对古城墙实施整体加固,进行脱水、固化、防霉、防腐等技术处理。

  根据方案,施工人员将在距古城墙四周各边3米以外,修筑闭合的防渗墙,阻隔地下水的渗透,在古城墙原址底部以下,利用固化注浆处理,使古城墙原址底部以下的部分土体成为整体,保证古城墙下部不会产生渗水、下沉现象,相当于为古城墙搭建一个四周密封的“混凝土密室”。同时,依靠防渗墙为支撑在城墙顶端架设玻璃罩,供市民参观。

  不过,有部分专家担忧地指出,由于古城墙的基址部分可能宽达20米左右,原址保留的城墙只有20米长,意味着将只留下一段“正方体”,城墙“雄伟绵延”的特点将尽失 。

  熊建华介绍,“现在我们只能说,原址保护不少于20米。因为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果发现了更多更为珍贵、有价值的遗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护的行列。”熊建华说。

  ■城墙档案

  为修外环路花7年拆城墙

  1981年,长沙市考古工作队对北津城进行局部开掘,在城墙夯土中及城内城墙附近,发掘出一批战国至西汉初年的遗物,有战国铜器、西汉筒瓦、板瓦、瓦当等。专家初步判断:此城筑于西汉至南北朝之间。北津城遗址于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29年。

  说起古城墙,长沙地方史专家陈先枢告诉记者,1917年,湖南都督谭延闿下令设立长沙商埠马路工程处,为修路拆除古城墙,直至1924年城墙完全拆除,花了7年时间。而现在的长沙外环路,就是当年城墙拆除后修的环城马路。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谭延闿的要求,古城墙是要全部拆掉的,但著名学者曹典球等人认为还是要保留一段。“经过商量,天心阁下面这段两百多米的城墙就保留下来了。”陈先枢说。

  近日,记者深入探访发现,在靠近湘江边的潇湘大道北段上,很容易看出城墙特征。作为岳麓滨江新城路网结构“三纵”之一,2008年在修建这条路时,将原本延伸到江边的古城墙拦腰挖断。

  知情人告诉记者,古城墙其实在农业学大寨时期险遭劫难,有人建议将其平辟为耕地。由于当时村里绝大部分老人反对,城墙最终得以保留。老人们的想法很简单,虽不知道城墙的具体来历,但是觉得这是老祖宗时期保留下来的,对村子是一道屏障。据新华社、《潇湘晨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