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

  

  建设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成都需要思想再解放!从2月15日开始,成都晚报持续开展《加快国际化进程 思想再解放》专题系列报道,随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期访美的中国投资贸易访问团成员之一、海归博士潘锦功从大洋彼岸发来邮件,建议成都应发展高端产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全球500强企业、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卞成刚畅言,成都应发挥“海潮效应”,凝聚“影响力”,在全世界闪光。与此同时,驻蓉领事官员们也加入讨论,为加快成都的国际化进程出谋划策。正如省委强调的,作为典型内陆城市,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是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为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产业立城 彰显和塑造成都优势

  一路见证成都高速发展过程的卞成刚说,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最关键的是凝聚“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奠定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成都已经具有世界级的眼光,那就应发挥世界级的想象去进一步发展,特别要注重吸引、保护、支持并蓄留大型跨国公司,加强可持续发展。发挥‘海潮效应’,让成都这颗明珠在全世界闪光!”作为西部内陆中心城市,成都承担着为区域服务的功能,有条件成为各种要素聚集的“洼地”。通过扩大对内对外交流与合作,成都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在区域中发挥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完全能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城市,获得更大发展。

  成都要实现充分国际化,需要建设的是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谋划成都的长远发展,要鲜明确立“产业立城”的理念,以高端化、国际性的产业聚集发展,彰显和塑造成都的优势。而成都发展产业,要立足世界舞台,主动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合作,全面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努力在国内外现代产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海归企业家,潘锦功在越洋邮件中也对这一点颇费笔墨,“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材料科学和新材料研发运用是重要领域”,他建议集中力量发展几个能引领新产业的新材料,将对“产业立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把天府新区建设成内陆全方位开放的“第一窗口”

  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省委强调,要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全方位开放的“第一窗口”。如何提升“第一窗口”的竞争力、创新力?无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专家学者都倾注心力,建言献策。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认为,国内外新区的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总结并借鉴这些经验对成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避免片面强调做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建设和城市产业发展严重脱节,以及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城市物质文明的快速提升,而忽略塑造城市特色、和谐社会的构建。

  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高智纬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他说,从中长期来看,天府新区应该从建立集聚效应和城市品牌入手,进一步发展高端服务业。“说到香港,人们会联想到它便捷的公共交通,密集的写字楼和川流不息的海内外人才。天府新区可以从城市基础设施的高端化入手,为外来高级人才提供其习惯的、快捷便利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聚焦强势行业,从而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将服务领域扩大到成渝经济区直至中西部地区。”

  筹建更多的国际学校

  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对标强手、学习先进,成都应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开放形象?对于这一点,有着丰富驻外经历的领事官员们拥有发言权。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何孟德建议,成都应构建高速物流网络,以便货物及时运进、运出。“如果要吸引更多外国人来成都居住,就一定要有国际医疗和教育机构。”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鲁索建议,在成都筹建更多国际学校,因为外国人来成都一定会考虑孩子的就学以及家人生活问题。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彭迪成的“妙招”是提高城市“综合性价比”,他说成都拥有了大熊猫这样世界唯一的特色资源,在向世界介绍成都时应将大熊猫元素充分融入到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中去,从而提升国际知名度。 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