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吴强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05:50  重庆时报

  

寻找吴强年
吴强年的代表作《雷锋》
寻找吴强年
沙坪坝区,版画家吴强年介绍自己的作品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一鸣 摄
寻找吴强年
版画家吴强年

  吴强年是谁?

  这得从三千多里外的杭州说起。《都市快报》前几天发起了版画纪念雷锋的活动,开篇提到上世纪60年代,全国多位艺术家都曾以雷锋为题材创作过版画,著名的有黄永玉和吴强年等等。

  吴强年是四川美协的,可能生活在重庆,他们想请我们帮忙,联系一下吴老,请教他当时画《雷锋》版画的情景。

  上世纪的画家村

  那时照片中的吴强年,人很瘦,穿着白衬衫,面带笑容

  在百度里输入“吴强年”,显示7910个搜索结果。但除了吴强年的百度百科以外,大部分信息都是标注为作者“吴强年”的版画作品拍卖推介。有关吴强年近年来活动的信息,很少。只有一篇关于化龙桥画家村的报道,里面仅仅提到点关于住址的信息:2005年,画家之村搬走,吴强年在沙坪坝一小区买了两套房,一上一下,一套作为自己的住宅,一套是专门的画室……

  关于画家村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在解放碑开彩扩店的陈老板说,以前吴强年常来店里洗照片,都是版画的,人很热情,请他去画家村(位于化龙桥)玩,看他的画,后来画家村拆迁了,吴老师没有再来,他的彩扩店也不开了,可能人已经到成都发展了。

  我们还搜到一篇2005年,《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画家村的报道,里面提到了吴强年。不过,联系上那个记者时,他说,到画家村采访,已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早已不记得当时是否留了老画家的联系方式,即便是有,也无从查到了,自己也不做记者改行做生意了。

  无独有偶,网上有个注册名“画家安琳”的博客,去年开的,2月14日写了一篇回忆画家村的博文,提到了吴强年,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吴强年,人很瘦,穿着白衬衫,面带笑容,当年他们是驻画家村的同事。

  仅有的线索似乎就这样断了,不得已,我们联系上“四川美协”,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要寻找版画家吴强年,给了我们一个重庆的座机号码,65开头,沙坪坝的号码。

  我们试了两次,听筒里都是传来一阵忙音,噼里啪啦,像老式黑白电视出现“雪花”的声音。

  吴强年祖籍广东,会不会返回广东了?

  “请不要叫我吴老”

  快75岁的吴强年,精神矍铄,衣着得体,满头银发,却打理得清清爽爽

  28号,那部座机,终于接通了。

  “就是吴老师家!他不用手机,他在!”

  晚上8点,我们来到吴强年居住的沙坪坝区的一个花园小区。

  开门的是吴强年的夫人黄雅珍(今年60多岁,儿科的中医大夫)。黄阿姨在给我们拿鞋套的时候,客厅里走出来一位长者,满面微笑地走过来,握手,“欢迎你们!”

  黄阿姨说,他就是《雷锋》版画的作者吴强年。

  “吴老好!”我们刚刚开口,吴强年便笑呵呵地纠正:“请不叫我‘吴老’,叫我‘吴老师’。”

  眼前的吴强年,今年快75岁了,精神矍铄,衣着得体,满头银发,却打理得清清爽爽。

  带着我们参观他的作品。他的客厅、卧室、书房,包括女儿的房间里,都挂满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

  “这是我80年代的作品,水印木刻画《春雨之歌》,通过一只小鸟、枝头上几滴雨滴,描绘了一幅春天已经悄然来到的美好画面。”

  “这幅作品是我根据赵传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流行歌曲创作的,叫《我像一只小鸟》。是赵传的歌启发了我,画作中那只柔弱的小鸡,找不到妈妈,很让人怜爱,表现了都市人的孤独和无助。”

  吴强年还随口吟诵起了专为这幅作品写的一首诗:“昔日一首流行曲,碰破都市易碎心,惯闻黄钟大吕调,始知低诉最动情。”

  “我们怕落后于时代,喜欢年轻人多来看看我的画作,多提点意见。”

  黄阿姨说,老伴很少与外界联系,看到清洁工扫地到门前,他就会拉人家到画室里,看一看画,请她们提提意见,看哪点看着不顺服,哪点好一些。

  心态很年轻

  经常听音乐看电影上网

  吴强年心态很年轻,经常听音乐、看电影、电视,上网和远在洛杉矶的女儿视频,看看外孙子,他很喜欢从生活当中寻找创作灵感。

  吴强年很爱女儿佳佳,从女儿童年起,吴老师为她创作了很多幅肖像画,有《我的太阳》、《小花朵朵》、《花季》等等。

  佳佳大学时英语口语很不错,后来去了美国加州一所大学攻读MBA,毕业后,她就留在加州一家跨国银行工作。在国外的佳佳每年都会回来,有时还会通过网络与父亲交流画作,2010年,黄阿姨去美国看望女儿时,专门给女儿带去了父亲的一本画册。在国外,佳佳有时会与身边的中国留学生、外国同事谈及父亲的画作,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版画艺术,向他们讲父亲的名画《雷锋》。

  黄阿姨说,“前不久一名美国艺术家来看他的画,说他的画很年轻,很浪漫,包括那幅《雷锋》的画。”

  回忆《雷锋》版画的诞生

  随后,吴强年和黄阿姨把我们领到楼下另一套房子,这里是吴强年专业的画室,里面摆着他各个时期的画作,《我们大队的支部书记》、《红岩魂》,还有那幅最著名的版画《雷锋》。

  此刻,每个中国人都十分熟悉的雷锋形象离我们是如此的近,端着钢枪的雷锋浓眉大眼,注视着前方,目光坚定而又炯炯有神,头上戴着一顶双耳棉帽。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都还记得,在小学的课本里,都看到过这幅《雷锋》的画,当时老师要求,面对这幅画,唱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

  吴强年坐在椅子上,缓缓向我们讲起他创作这幅画的经过:

  “1963年的时候,雷锋已经逝世。随着《雷锋日记》被发现,毛主席亲笔为雷锋题词,雷锋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人们都在谈论雷锋,学习雷锋。”

  “人人都被雷锋的精神鼓舞,各行各业都在学习雷锋。当时美协的领导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大家以雷锋为题材,创作一批学习雷锋的作品,美协的驻会画家们,都行动起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一组雷锋画像。”

  “我当时也想,用版画去表现雷锋助人的场面,如雷锋为丢了钱包的大嫂买车票送她回家,如雷锋助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找到儿子,如雷锋在火车上为老大娘让座,构思了很多画面,但都觉得,会落入局限之中,不足于表现雷锋。”

  “我想了很久,最终确定‘用肖像性的人物创作,着力表现雷锋的崇高、明朗、自豪而又朴实可爱的形象’。在画面背景的处理上,用‘矗立的山峰岩石’力求单纯有力,以加强纪念碑式的效果,给人以雷锋精神屹立千秋的联想。”

  这幅《雷锋》版画就这样诞生了。

  像雷锋一样为别人做好事

  “我们虽然是版画家,也在想如何为农村做点事!”吴强年轻轻地呷口香茶,看着一幅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南桐农村体验生活时创作的版画。

  “那时我在南桐(现为重庆市綦江区南桐镇)体验生活,一天下午,正好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娃从树上掉下来。”

  “下身都摔破了,流了很多血。他的爸爸就在一边哭,‘家里穷,没有钱,这可怎以办?’”

  “那时人人都在学习雷锋,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地学习雷锋,像雷锋一样为别人做好事。我看到小孩的父亲哭得很伤心,我便沿着田坎,跑了几里路,到医院去为小孩挂号。”

  “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才29块钱,不过也顾不了那么多。我和其它村民一起,用一个担架把小孩抬到医院,帮他缴了钱,看着小孩做了手术,我才离开。”

  “我们离开南桐时,那个小孩父亲还把家里留作来年作种子用的花生送给了我……”

  “我社交能力特别差,我有社交恐惧症呐,呵呵!”

  黄阿姨把我们拉到一边,悄悄说,“他早年那些画作的稿费,都被他悄悄拿去捐献做了好事了,还不准我讲。”

  黄阿姨“揭发”说老伴是一个老顽固。“他从来不卖画,那幅《雷锋》很有名,很多人都想买那幅画,直到现在,还有全国各地的藏家打起电话来问他好多钱,他就是不卖。他这个人,啥都好,就是不爱交际,别个都在搞画展,他啥子都不搞,获得鲁迅版画奖,他也不去领奖,还是别人帮他领回来的。”

  吴强年乐呵呵一笑,接过话茬。

  “我社交能力特别差,我有社交恐惧症呐,呵呵!”

  “我不卖画,这样简单一些,没有干扰。谁谁谁的画又卖了多少钱,谁谁谁又在哪里搞了画展,这些都跟我没有关系,我就潜心搞点画,很清静,这种生活很舒服。”

  黄阿姨说,老伴快75岁了,仍然天天搞创作,就呆在家里,呆在画室里,哪里都不去。2010年,女儿在美国要生产了,叫他们去美国,吴老师说什么也不去,他说,他一天都离不开作画,去洛杉矶,怎么搞创作?不得已,黄阿姨一个人飞到美国照看女儿。

  “看到小悦悦的视频,我心里难受了几天”

  “雷锋精神是什么?雷然精神就是小小螺丝钉的精神,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但也有一部分人忘记了雷锋精神,有些人很自私,很冷漠。学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回到人们的身边,很有必要。”

  说到这里,吴强年的声调突然提高了许多。

  “像去年的‘小悦悦事件’,我天天在网上关注。看到小悦悦被多次碾压,路过那么多人都没有人伸援手,我心里痛了几天,难过了几天,内心很不平静。”吴强年说,他甚至想到了要创作一幅作品,来鞭挞那些冷漠的路人。本报记者 于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