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学派” 十年酝酿五年成材

  

“深圳学派”十年酝酿五年成材

  近日公布的《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5年时间形成“深圳学派” 学界认为这将是深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深圳提出要打造“深圳学派”。这个概念,早在10多年前提出之时起便备受热议。近日公布的《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学术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圳学派。

  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和创新为深圳学派形成造就了丰厚的土壤。尚未成形的“深圳学派”在各方呐喊期盼中,是仍待酝酿的未来,无论其将走向何方,均是深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文/记者鲍文娟、周伟良

  优势:

  文化开放包容利于学派形成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圳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是形成自身学派的优势之一。郭万达说,“深圳的文化产业繁荣,按理说思想上非常活跃,应该是有人能仰望星空了。深圳城市发展太快,应该也能让闲人找到空间,创造出丰厚的思想。”他告诉记者,深圳其实曾经有过形成学派的良好契机,譬如“蛇口精神”非常值得研究探讨,但是其最终未在学术上开花结果。

  深圳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认为,提出这个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确立自己的学术领域,形成一批学术成果,这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可以借此积极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为了推动“深圳学派”建设,市社科院已经计划推出“深圳学派”丛书,目前第一个系列文化类5本书正在组织创作中。

  瓶颈:

  学术人才仍较为缺乏

  对于形成学派而言,学术人才是最核心的力量。而在社科理论队伍上,记者了解到,经过30年的发展,包括了社科院、综合研究开发院;深圳大学、市委党校、高职院等,以及企业、政府相关研究室以及民间机构力量等。深圳之所以被视为“文化沙漠”,最缺的就是高校。在文人聚集地方面,深圳大学的确显得太孤单。

  而就社科院机构而言,与广州比较,广州社科院和社科联共计约240名左右,而深圳两个机构全部编制仅37人,不少工作人员均属于聘用。

  郭万达表示,要形成深圳学派,深圳需要多一些研究机构,要有大学精神,“综合研究院也希望在研究方面有所贡献,不过不少研究人员考虑到生存问题,也需要谋生。”

  深圳大学主管人文社科研究的副校长李凤亮则表示,要善于借力。借助国外著名学者的力量,也借国内学术重镇,比如北京、上海的一些著名学者的力量,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到深圳。他认为“深圳学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队伍,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从境外引进人才。

  政策支撑:

  实施“深圳学派”学术成果出版计划

  如何打造深圳学派?在《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具体措施包括,将实施“深圳学派”学术成果出版计划,加强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公共智库建设,扶持新兴和交叉学科,填补人文学科空白,推动学术创新。

  为了打造“深圳学派”,深圳还将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培养工程,设立首席研究员制度,对重大学术成果给予重奖,将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列入政府奖,扶持学术刊物发展,提升“深圳学术年会”等学术品牌影响力。

  近日公布的《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推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实践价值的理论精品和学术力作,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基地,培养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学术研究方法。纲要中提出,在此基础上,在若干学科领域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深圳学派”。

  学科契机:

  深圳本身就是研究经济学的素材

  在促成深圳学派的形成中,哪些学科大有可为?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同领域专家发表了自身看法。在黄发玉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特区研究、港澳台经济、现代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等领域的研究,是深圳的强项。

  李凤亮则说,深圳学派的研究领域既要从全世界、全国的立场出发,也要结合深圳改革发展中的经济、政治问题。李凤亮提到,对于“深圳学派”的研究的方法,不一定是出几本书,但是一定要加强调研。

  作为深圳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在打造深圳学派中被赋予众望。该校文学院的中文系,最早是1984年由北京大学援建的,由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和著名文艺美学家胡经之创立,两位学者也轮流担任系主任。

  郭万达则表示,形成深圳学派,经济学研究大有可为。他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其本身的发展就是研究制度演进变迁过程的鲜活素材,

  郭万达说,傅高义的著作《广东先行一步》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而深圳发展的案例则非常值得探讨,为深圳学派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的条件,“在和亚洲开发银行官员进行讨论时,提到深圳的案例,对方非常感兴趣,并表示可以研究深圳模式将其运用到巴基斯坦。”

  关于深圳学派

  早在1997年,深圳学者即提出了“深圳学派”的构想。2010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建设“深圳学派”。

  何为深圳学派?在近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里,其宗旨为“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涉及的重点是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深圳民间智库因特虎曾在其一份报告中专门论及深圳学派,认为其应属于问题性学派,应该是集成全人类的智慧来创造性地解决深圳生存与发展中面临的当下及深远问题。该报告认为,深圳学派主体应该是发奋著书立说做学问解决问题的人,应强化其独立人格,淡化其官方背景。

  多年研究“深圳学派”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查振祥教授表示,“深圳学派”可以概括为主要以研究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和创新为特色的学术群体。此外,“深圳学派”的学者队伍也较为稳定,学术成果集中,如曾经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和去年提出的“深圳质量”理论均出自“深圳学派”。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