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威海:文化大院乐了众乡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04:55  大众网-大众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我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部署,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将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基层文化服务功能。

  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青岛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肥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与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项目双双出现在示范项目名单上。

  去年底,我省也开展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活动,并公布了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 本报记者 彭辉

  本报通讯员 毕晟磊 宋亚平

  新春伊始,走访威海社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令人鼓舞。

  自2008年开始,威海对农村文化大院进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250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2369个,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文化大院全覆盖。

  农闲时节,茶余饭后,乡亲们聚在一起,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寻常的日子就带着股子红火劲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文化大院这块阵地,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游手好闲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酗酒打架的少了,邻里和睦的佳话多了。‘经常有戏听,天天有书看,人人有事干,村里没有闲人转’成为威海农村文化大院的真实写照。”威海市文广新局局长林治刚说。

  文化大院建起“分院”

  两间屋是热热闹闹的棋牌室,另外一间是安安静静的报刊阅览室——在环翠区孙家疃镇孙家疃社区,这三间总计150平方米的活动室,每天都是座无虚席,满满当当。“这屋里铺着地暖,比家里还暖和,社区订了十多种报刊,每天我们都过来读书看报。”66岁的孙吉全老人说。

  “这算是我们文化大院的‘分院’。旧村改造完成后,我们建设了一个37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我们的文化大院就设在里面,图书室,棋牌室,电脑室等一应俱全。去年冬天,一些老年人反映,天冷了去社区服务中心不方便。社区就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这个‘分院’,跟小区门卫室建在一起,居民下楼就到,特别方便。”社区妇女主任苗美红说。

  像孙家疃社区一样,随着威海旧村改造的推进,一些“城中村”变身城市社区的同时,也舍得在文化上投资,纷纷建起高档次的文化大院,投资动辄上千万、几千万。在经济开发区皇冠街道乐天社区,不光投资上千万的文化中心免费供居民使用,冬天供暖,夏天开空调,仅免费提供矿泉水一项,每年就支出5000多元。

  实力强的村居建文化大院比档次,比设施,而一些经济薄弱村就需要财政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资助。威海逐步探索实施了镇村共建、村企共建、强村带建等形式,让文化大院在全市农村遍地开花。

  经济开发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按建设标准给予每个文化大院6000—3万元的奖励补贴,还出资数百万元,给全部98个村居配齐图书和健身器材。一些家乡名人和致富能手也慷慨解囊,为文化大院建设添砖加瓦:荣成斥山街道盛家村美籍华人盛元海出资5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戏楼、文体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史纪念馆等;荣成城西街道河西王家村支部书记徐元财自掏腰包200万元,建设了一处集戏楼、培训室、图书室、共享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大院……

  海选节目“巡回演出”

  每逢夏季,环翠区张村镇的中心广场上“歌如海人如潮”,镇上组织的纳凉晚会在农村群众眼中,一点也不输给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

  “我们也模仿了‘星光大道’的运作方式,全部27个村居一家一台晚会,每天晚上演出。待全部演出结束,我们从中挑选出最出彩的18个精品节目,组成一台更高水准的晚会,到每个村巡演一遍。”张村镇文化站站长孙慧慧说。

  “一到‘三八节’文艺演出前夕,我们的排演室就不够用的。只能定点排班,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街道徐家疃社区,妇女主任卢云舫说文化大院“很抢手”。

  “高标准地建好文化大院,就要高质量地管好,高效率地使用。我们制定了文化大院管理制度,每个文化大院都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利用文化大院聚集起一批文艺骨干,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蓄足人才。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以及镇办每逢重要节日都要举办各类文艺汇演,给农村艺术人才提供展示成绩、交流技艺的舞台。”威海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震告诉记者。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文化大院充分发挥作用,威海结合包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建立起社会参与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市级财政设立推动公益文化设施运行引导资金,鼓励各市区财政加大对文化大院的运行投入。组织各级艺术馆和文化馆分期分批对文化大院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多元化教程的业务培训,邀请专业人才,采取轮训或不定期培训等方式对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仅在2010年,就为25个单位举办长期培训班23期,辅导艺术骨干750多人次。目前,根植于农村文化大院,全市涌现文化团队近3000支,各类文艺骨干近3万人。

  乡土育出艺术奇葩

  桷蓬是一种靠风帆和人工摇橹为驱动力的木帆船,是沿海渔民的主要生产工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渔业现代化的推进,桷蓬制作技艺几近失传。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文化大院建成后,一批老渔民凑在一起,又拾起了原先的老行当,恢复了桷蓬制作技艺。目前,威海市将该技艺列入了申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大院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唱歌听戏、跳舞看书,它好比是一个磁场,把各种民间艺术人才聚集在一起,为传承传统文化搭建起一个平台。我们提倡文化大院要办出特色,沿海农村着眼于海洋文化,内陆农村着眼于农耕文化,为我们的面塑、剪纸、刺绣等传统民间技艺找到根儿。”威海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罗丽丽说。

  扎根于乡野沃土,文化大院培育出一朵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荣成崖头村文化大院的农民庄户剧团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荣誉称号,他们排演的京剧舞蹈《贵妃醉酒》在山东省庄户剧团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农村文化大院的带动辐射下,荣成涌现出20多个高规格、高品位的画村、戏村、剪纸村等文化特色村,10多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人”称号。文登、荣成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示范市”,文登文登学广场被授予全省十佳文化广场。2010年,乳山市徐家镇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入选全国服务基层先进单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