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宏:博士团队里的女焊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03:11  北京日报

  

刘宏:博士团队里的女焊工
昨天,首钢技术研究院的女焊工刘宏在实验室里给组员讲解焊接要领,和她一起研究焊接工艺的都是博士和硕士。本报记者 吴镝摄

  本报记者 袁京

  首钢技术研究院焊接实验室里,焊花四溅。一群戴着面罩、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背影中,一眼就能认出刘宏——只有她扎着辫子,是这里惟一的女焊工。

  只见她蹲在那里,双手稳稳地端起焊把,顿时,白色焊烟腾起,弧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刘宏终于站起身,摘下面罩,伸手从旁边取过渣锤,熟练地敲开焊缝上的残渣——两块厚80毫米、长1200毫米的钢材紧紧地“缝”在了一起。

  “这儿呛,我习惯了,你们还是离远点儿。”拍拍身上的灰尘,刘宏温柔一笑,女人味十足。

  刘宏曾经是高考落榜生。1988年,她通过招工进入首钢,放弃了厂里为女工安排的材料岗位,着了魔似的非要学电气焊这个“纯爷们”行当。“我那时总揣着书,不明白了就翻,再不懂就去问师傅。”如今,气焊、气割、手工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刘宏样样拿得起来。很快,她就成了首钢惟一的女电焊高级技师。

  刘宏好琢磨。她总结的铸钢辙叉堆焊补焊最佳操作法、气割钢轨最佳操作法、窄间隙钢轨焊接最佳操作法、小管径手工钨极氩弧焊最佳操作法、气焊紫铜最佳操作法等,已在首钢得到推广应用。

  都说艺高人胆大。在两年前举办的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上,刘宏闯过一轮一轮的淘汰赛,杀入决赛。决赛时,需要选手在点亮的灯泡上捆上0.5毫米细的铁丝,用焊把割断铁丝并保证灯泡不灭。难度在哪儿?玻璃的熔点是600度左右,铁丝的熔点在1000多度,如果用普通的切割法,肯定是铁丝没断灯泡就已经炸了。

  听起来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见刘宏不慌不忙端起焊把,用气割火焰边缘慢慢靠近铁丝,受热后的铁丝膨胀,与灯泡拉开距离,同时也起到了给铁丝预热的作用,瞬时打开切割氧,手起枪落,铁丝断开,灯泡完好无损!

  在这几乎是清一色男性的对抗中,刘宏捧回了冠军。

  去年首钢搬迁,刘宏作为技能型人才,被引进到首钢技术研究院工作。这里承担着首钢新钢种的可焊性试验研究和新焊材的开发任务,是首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研究院500多名员工中,刘宏是惟一一名参与实验的技术工人。现在,每天和她一起工作的是毕业于哈工大、清华等名校的5名博士和10名硕士,她需要用她高超的焊接技术,与这些名校高材生的理论相结合,直接指导焊接试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这对刘宏这个高级女焊工是个新考验。一遇到焊接理论难题,她就向年轻的博士们请教。可是一拿起焊把实际操作,这些博士硕士就得拜刘宏为师。遇到窄而深的焊缝需要用什么工艺参数,熔池怎么观察,什么情况需要加大电流、减少电压……这些,书本上可没有。“有了刘师傅,焊接试验的质量和速度快多了。”博士们对他们的技工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出现啪啪声说明是电压小,加大电压就可以了,只听见一点点飞溅声,能有气体流量声就对了。”这是刘宏手机里的一条短信草稿,但不会被发送。其实,这是她的工作日记。下班后,她会把工作中的点滴“火花”记下来。这是从当上焊工第一天起养成的习惯——只要上班,就记工作日记,感悟、技巧、经验,一天不落。

  四年前,刘宏开始整理这些工作日记,主要是工艺参数、焊接方法、焊接顺序、注意事项等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想出本书,把自己的这些经验、教训、心得,让更多的同行了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