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波罗诞”庙会年轻游客增多

  

“波罗诞”庙会年轻游客增多
少儿舞蹈《波罗鸡》。记者庄小龙 摄
“波罗诞”庙会年轻游客增多
一名舞者在空中“展翅”。 记者庄小龙 摄
“波罗诞”庙会年轻游客增多
群舞《英歌舞》。记者庄小龙 摄

  七日吸引游客123万人次 约75%买全票进入 投资者欲斥巨资打造品牌景区

  本报讯 (记者汤南 通讯员埔宣)昨晚,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岭南风情晚会中降下帷幕。在为期七天的时间里,南海神庙的主会场及五个分会场互动,十大活动共计吸引了超过123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参与其中。波罗诞千年庙会的举办还受到了民间投资者的青睐,据透露,已有投资者有意投入巨资,将南海神庙及波罗诞千年庙会整体包装,并将其打造成品牌景区。民俗专家表示,作为我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繁荣的见证,波罗诞千年庙会应打造成国际性盛会,“让多元的外国民俗文化元素都在此得到展示”。

  黄埔区文广新局局长孙恺敏表示,据各相关部门的反馈,游客中年轻面孔比去年增多,约75%的游客买全票进入。

  本届民俗文化活动也得到民间投资者的青睐。孙恺敏透露,已有民间投资者提出,投入巨资将南海神庙及波罗诞千年庙会整体打包,将其打造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景区。尽管尚未进入正式商谈阶段,然而,黄埔区希望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使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支撑旅游,旅游反哺文化。

  民俗专家

  对民俗文化再创造应符合民众心理需求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林表示,古代波罗庙会打破了妇女平日“大门不出”的束缚,波罗庙会是民众日常束缚后狂欢的节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春表示,举办岭南民俗文化节,推动岭南民俗文化的复兴、传承,营造尊重传统文化、自觉传承民俗文化的文化生态,使民俗传统真正成为民众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也充分发掘民俗文化的公共文化功能,使“岭南民俗文化节”成为展示广东文化精神的窗口,塑造岭南民俗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展演岭南民俗文化的节日。

  刘晓春认为,由政府借助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创设的新兴节庆,可以看到国家力量对传统地方民俗文化的移植、利用以及再创造,是当下中国普遍的文化现象。如何使新兴节庆既保持来自民间的内在动力,符合地方民众的文化心理需求,创新传统民俗文化之现代价值、营造社会和谐氛围的国家意志,使其具有超越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两者有机融合是主办者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文物管理所:应打造成国际性庙诞

  “南海神庙的波罗诞应该打造成国际性的庙诞,”黄埔区文艺家协会主席、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黄应丰表示,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众多的各国商船云集在神庙附近的扶胥镇,民间庙会交易频繁。根据他看到的资料,阿拉伯歌舞、吉普赛舞蹈、外国魔术等均出现在波罗诞庙会上,“阿拉伯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等都在南海神庙体现出来。”

  黄应丰认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汇地,祭海文化所在地,岭南庙会最盛地,南方碑林所在地,“多元的外国民俗文化元素都应参与进来,只有在南海神庙展示才恰到好处。”他希望,未来的南海神庙波罗诞不仅仅要展示岭南民俗文化,更应打造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