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贡嘎山支教 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今年37岁的曾阳萍是新都区斑竹园镇柏水学校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2006年至今的每年暑假,她都没有像其他母亲那样陪伴自己的孩子到处游玩,而是把假期奉献给了康定贡嘎山脚下玉龙西村的孩子们。

  曾阳萍义务支教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柏水学校积极倡导师生捐助物资;和她一起旅游的好友“兔子”,也加入了支教的行列……在曾阳萍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玉龙西小学的支教和帮助中。

  她的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一次偶遇

  邂逅求知的渴望

  2006年1月2日傍晚,曾阳萍旅游时从玉龙西垭口下撤到玉龙西村。第二天清晨去泉华滩的路上,她偶遇了一所乡村小学:三间教室,一个不大的操场和一段高低不平的围墙就是学校的全部。初见学校时,校门的门枋上残缺不齐留着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大字让她印象深刻。这所学校安静地坐落在贡嘎山脚下,甚至连学校的名字都没有,身为老师的曾阳萍,外出游玩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闷起来。

  “我就一直想着我应该做些什么,我走访那些孩子们的母亲,看着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我就想我可以经常去那里,教给他们我能教的一切,给予他们人生成长的引领。”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曾阳萍每年利用假期去玉龙西村,给孩子们上课,并与学校的藏文老师和临时支教志愿者交流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每次去那里,曾阳萍都会买些教辅资料、生活用品送给孩子们。她的义务支教行动,更是得到了她所在柏水学校支持,学校也委托她为藏区的学生们带去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等。

  无私奉献

  好想自己能“分身”

  假期在康定县贡嘎山乡玉龙西村进行义务支教是曾阳萍老师每年固定要做的。柏水学校教务处主任、初中部负责人,也是她最主要的工作,身为教务处主任的她,还承担着初三(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天忙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外,平时抽不出时间去义务支教,只有在每年的暑假去。她的同事王敏说:“对于支教她是一直在坚持,我们都非常感动。”

  “曾老师每年暑假去藏区支教,每次回来她都向我们讲述她在藏区教书的经历感受,我感觉到曾老师是那么的伟大,好几次都听曾老师说自己要是有分身术就好了。”曾老师的学生邹文霓很敬佩地说。

  藏区牧民白马扎西对曾阳萍在玉龙西村的支教生活,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曾老师虽然每年来支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她的爱心却感动着我们,我们也只有更好地支持孩子上学,才能感谢曾老师对我们长久以来的帮助。”

  在9岁的藏族孩子曲尼眼中,每当曾阳萍到来,同学们都会围到她身边,听她讲山外面的“世界”。每当曾阳萍离去时,同学们都哭着喊着:“曾老师,您不要走!曾老师,您一路顺风!曾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矛盾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不想,不愿曾老师走,他们同时也祝愿曾阳萍平安回家!而曾阳萍眼里总是噙着泪水说:“同学们,请放心,我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

  曾阳萍说,自己非常喜欢那些单纯的孩子们。她一直记得自己在高原时藏族同胞对自己的帮助与关爱。其实,曾阳萍义务支教的事情被她的妈妈知道后,也曾有过担心。曾阳萍三番五次耐心地给家人解释,取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再苦再累

  我也要坚持支教

  玉龙西村位于甘孜州康定县贡嘎山乡,那里海拔4100米,昼夜温差极大,曾阳萍在那里的每一天都是在头痛中度过。2007年去的时候,曾阳萍随身带去的食物不够了,又吃不惯糌粑,于是一日三餐都是白水煮土豆,就这样吃了整整一周。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时,曾阳萍面带笑容地说道,“来到这里的支教老师是一群怀揣着爱心的人,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简单、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内心就会感到非常的平静,非常的快乐。头疼天天记着吃扑炎痛也就过去了。”

  柏水学校校长张弘所说:“对于曾阳萍的义务支教活动,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下去,希望学校的老师都向她学习,加入到义务支教的队伍中去。”

  曾阳萍在支教日记中写道:“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只是坚信我会持续关注那些远处深山的孩子和那些可亲可敬的支教老师。”曾阳萍将会在自己义务支教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今年2月,曾阳萍被中国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同时,她还被成都市文明委授予“成都好人”称号。本报记者 周波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