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一些理性 多一些包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05:31  大众网-大众日报

  “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临时反悔,请救救这个无助的女孩子!”近日,苏州当地不少论坛都出现了一篇呼吁救援一名23岁白血病女孩的网帖。发帖者称,小文去年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后幸运地找到了与其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然而在距移植手术仅剩5天时,捐献者突然反悔,女孩的治疗顿时陷入困境之中……3月5日上午,捐赠者又同意捐献,可下午却又反悔……

  一个生命,就这样在希望、绝望之间反复颠簸。记者6日下午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迫于无奈,医院退而求其次,目前已为患者启动第二套救治方案,为患者移植其母亲半相合干细胞联合脐带血。

  志愿者反悔率达20%

  我国是白血病患者人数较多的国家,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多名,每年3万多人因得不到及时或有效治疗而死亡。

  江苏省红十字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找到两个配型相符的细胞或人体器官的概率极低,一旦匹配成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存希望。但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中的反悔现象并不少见。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计,全国骨髓初配成功后,志愿者反悔率达20%。

  如果只在初配成功时就反悔,还对患者生命没有直接威胁,但如果已进入捐献阶段,受捐赠者做好了一切准备,捐献者临阵退缩,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让等待的受捐赠者受到致命打击。因为受捐赠者体内此时被注入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将自身体内的各种细胞水平压制到最低点,以腾出空间来等待捐赠者正常细胞的援救。此时的临阵脱逃,会让受捐赠者处在最低水平的细胞无法再次激活,如果白细胞极度缺乏,就极易导致感染死亡。

  就像一个失足从山崖摔下的人,身上裹满了藤蔓。此时,有位路过的“好心人”说:“你把那些藤蔓去除掉,我来救你。”当藤蔓去除后,这位“好心人”却转身而去……

  医院血液科主任傅琤琤:“如果捐赠者早先不同意捐赠,我们都能理解。他却在同意捐赠且受捐赠者已经做好手术准备时反悔、退缩,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为何有些善举有始无终

  即使面对如此打击,这位白血病女孩仍然冷静地说:“我不怨恨他,也不觉得他的做法就一定是不对的。”

  但为何有些善举有始无终?记者多方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一些人加入捐献行列时盲目跟风,报名登记时随“大流”,缺乏深思熟虑和对捐献常识的必要了解。江苏省昆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超英表示,“很多志愿者误以为捐献要在背脊骨上打孔钻洞。当配型成功,工作人员找到本人时,他就反悔了。”

  二是家庭影响。在相关悔捐事件中,家人亲友等阻拦成为志愿者放弃捐献的重要因素。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承诺捐献人体、器官、血液等行为比较特殊,不能用市场原则来衡量。由于医疗捐献提倡的是“自愿、无偿”原则,之前签署的“志愿捐献者同意书”等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当志愿者反悔时,除了尽力劝说别无他法。

  法律可适时介入“情与理”冲突

  骨髓移植捐赠者临时反悔,不仅使受捐者陷入危险和绝望,也给弃捐者本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相关专家表示,避免“临时反悔”现象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捐受双方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外部环境。

  傅琤琤表示,在帮助捐献者全面掌握相关常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与他们家人朋友的沟通,帮助捐献方了解整个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克服恐惧心理。

  邵晓莹认为,依靠道德力量促使人做好事,不如引导他理性分析、慎重选择。“同时,建立对捐献者的长期回访制、物质精神回报制和社会关怀体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法律界人士认为,在公众医学认知和心理信任度日趋成熟后,可以考虑用法律来规范捐献行为,调和捐献行为中经常出现的情与理的冲突。

  (据新华社南京3月7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