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2万亿教育投入用在刀刃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11:32  解放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张骏 王海燕

  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

  在经过长达19年的呼吁和等待后,教育投入“追4”今年将得以实现。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承诺,代表、委员反响热烈。

  早在1993年,“4%”就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希望在上世纪末完成。然而,指标并未实现。2010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4%是多少?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这是很大的一笔投入,并且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地方财政追加使得经费更加充裕。印杰委员说,今年上海的教育总投入将超过700亿元,是2009年的一倍都不止。

  实现4%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笔钱怎么花?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王新奎委员认为,这个“刀刃”应当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平衡及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从长计议,在宏观上把握教育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秦绍德代表认为,教育投入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口变化及城镇化的关系,从当前人口流动规模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摆在第一位;二是教育和工业化的关系,着力解决职业教育短板问题;三是教育和省市经济实力的关系。他建议教育管理体制应适应变化,适当多放权给地方。

  施大畏委员说,我国城乡教育的基础落差很大,一些乡村里,孩子除了课本没有别的书看。对乡村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和倾斜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相关的社会团体也可以伸出援手。

  “最怕就是钱多了开始大建校舍、大搞工程。”张济顺委员认为,对教育来说,师资是最重要的。对华而不实的教育工程要遏制、减少项目性经费使用,确保一线教师的收入提高。“免费师范生政策吸引了优秀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培养教育人才甚至是教育家,国家可给予地方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毕业生去中西部地区教书。”

  除了直接投给教育机构,也有一些委员提出,经费可以给教育的接受者而不是供给者。缪寿良委员建议“设立教育券制度”,政府资助教育时不再给学校拨款,而是直接给学生发放教育凭证,学生拿着教育凭证上学,学校再到政府换钱。他认为此举可激励学校以学生为导向好好办学,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并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钱多了也有烦恼,”龚学平代表说,钱多了怎么用也是问题,用得不好,或者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还会产生大问题。因此,代表委员们提醒,在做好重点倾斜和扶持的同时,还须加强重点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教育上。“要负责任地用对钱,”姚莉代表建议,在做好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跟踪。

  (本报北京3月7日专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