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文化产业大发展隐忧:需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16:55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两会上,来自文化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文化产业大发展背后的隐忧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就表示,目前文化界求快、求表面文章的现象严重。

  冯骥才:文化的产业化是一个大的问题,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商业的一个目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

  国家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一大批文化产业园区应运而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文化产业园区有7500个。冯骥才说,像各地都在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民俗文化园,由于急于求成,有特色、有内容的少之又少。

  冯骥才:新的建筑在整体的格调上、风格上、特色上怎么样跟历史衔接起来,跟城市本身的个性衔接没有很好的研究我们原来的城市的特色。因为要建设那么多的建筑,建筑师临时也想不出那么多的建筑来,只有互相抄袭。

  由于有政策的扶持,文化产业被各方看好,热钱也排队涌入,除了求快、盲目、投机,大量文化产业园区还在挂羊头卖狗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就指出,很多企业其实是在借着政策东风,低价圈地。

  陈少峰:本来就是圈一块地,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地产,有些产业根本别说急剧发展了,连产业的基础都没有。像很多地方都是长期靠政府补贴的,当然这种属于政府主导型的,但是企业主导型都是往各种各样的方向走。

  企业投身文化产业,自然希望有所得,在一些政府为主导的项目中,如果盈利模式不明确,土地就成了最吸引企业的地方。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汪国新正在为湖北省宜昌市做一个三国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据他介绍,这个园区全部建成需要大量的资金,其中有收益的项目容易吸引到投资,但没钱可赚的部分,就要用土地来回报。

  汪国新:我们拿两千多亩要去做,留个两三百亩,他们就做了别的。

  就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过程来看,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地方政府带头,给出各种优惠政策,先把企业引来、园区建起来再说。这样做是否就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据陈少峰介绍,在国外几乎没有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园,都是自然聚集而成。

  陈少峰:政府可能也不太知道这个园区怎么做,在规划的时候政府就没有办法把它规划得比较完善。

  冯骥才也认为,在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过程中,政府不能什么都包办。现在虽然请了专家参与论证,但是他们很少提出质疑。

  冯骥才:我们要请专家进来成立一个专家组,就像市规划一样,专家起的作用是论证政府官员主意的正确性。没有质疑,他不能提不同的意见。应该有一个制度性的或者带有法规性的东西,国家应该制定说在城市建设中,人文知识分子应该介入进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