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政协委员呼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22:19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周劲翔)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文化界知名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体现在文化的数量上,也体现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上,更体现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强调,要让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尊严地存在,让它成为城市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最美丽的地方、最有尊严的地方。单霁翔表示:“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更多的投入放在真实的、亟待保护的那些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真实文物上。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能把这些文化遗产只看作是被怜悯的保护(对象),而应该把她们看作今天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积极力量。”

  单霁翔说,故宫既是有87年历史的博物馆,又是有将近60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不能用短期的行为来衡量,而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举世瞩目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守护敦煌成了几代中国学人的使命。与敦煌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接触越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就越感到保护的重要性。谈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樊锦诗介绍说,敦煌研究院近七十年来,几代人以莫高窟为家、以保护为天职,长期把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来做。樊锦诗说:“像敦煌这样的遗产,短的有800年、长的有1600年,而且它又是非常脆弱的壁画和塑像。敦煌这么漂亮、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怎么能(保)留下来呢?这是我们一直梦想的,现在有了数字技术,所以我们在全国文化单位中首先提出数字保护。也就是用数字技术研究怎么把文化财产完整地保护下来,为后世永存这份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永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和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2000多个县、56个民族进行地毯式搜索,对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只要有民间文化价值,就加以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

  十多年来,他目睹了太多民间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现代化进程中悄然死亡和奄奄一息的现实。冯骥才认为,“现代化没错,它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必然脚步。可是,对在现代化的强劲脚步下走向衰微的民间文化视而不见则错不可恕。”冯骥才强调:“我们有多少的遗产已经变味不再是遗产了,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遗产认真负责,不能把变味的粗制滥造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后代。”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有的正处在被拆除的危险境地。冯骥才认为,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对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所谓维修性拆除,是对历史建筑破坏的借口。他说:“中国有660个城市,在这30年我们急速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出现了现在的(维修性拆除这种)情况,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悲剧。我们把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千姿万态的具有个性的城市都变成了千城一面,我们把这样的东西交给后代,后代只能说我们这一代无知。”

  冯骥才强调,一个有知识的、有文化的、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国度,每一个概念的出台都要经过非常慎重的推敲,尤其是对本国的文化遗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