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什么样的机构才算公益慈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0日06:21  东方早报

  特约撰稿人

  顾远

  从‘助老、助孤、助残、助学’这些传统的慈善事业到把‘让公众获得公共资源’列入慈善事业,变化的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具体形式,而不变的是公共利益这一标准。

  如今的互联网用户不知道“维基(wiki)”的大概不多。在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一系列“维基”应用中,普通的互联网用户通过开放协作的方式创建和发布了海量的信息。以“维基百科”为例,从2001年创立至今,已有分散在全球的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编纂了超过两千万篇条目,使用的语言多达282种,其容量远远超过了被世界公认为举世无双的知识大全《大英百科全书》。

  作为“维基百科”在英国的分支,Wikimedia UK从成立之初就把获得慈善组织资格当做一个重要目标。这一资格的好处显而易见:人们会更信任一家慈善机构,更愿意向它捐赠;机构也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在使用其他商业服务时也能享受折扣。

  Wikimedia UK申请慈善组织资格的理由看起来很有道理。“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从一开始就把它当做是一项非商业性的事业,而机构的运营也全部依靠捐赠维持。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自己干的是“传播知识”的事儿,目的是“帮助和鼓励人们收集、开发和有效地传播知识”。然而,这样高尚的理由却没有能够得到主管慈善组织登记的“慈善委员会”和主管免税优惠的“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认可。在他们看来,编一本百科全书跟公益扯不上关系,特别是这本百科全书里还收录了一些诸如“女性成人电影明星”之类的词条。

  Wikimedia UK对自己事业的“公益性”坚信不疑,于是雇佣了顶级的律师事务所帮助自己重新提出申请。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律师不再把“支持教育”当做理由,而是在申请中引用了19世纪的一则判例来为维基百科的公益性辩护。在那则案例中,法庭判决公共阅览室符合公益慈善用途,因为它们使公众得以接触到信息和资源。在Wikimedia UK看来,维基百科所做的事情正与这些公共阅览室类似。2011年11月7日,英国慈善委员会正式批准了Wikimedia UK的慈善组织资格(charity status),理由是维基百科向公众提供“公共资源”。这一决定被视做英国慈善法发展的一块里程碑。

  英国是一个慈善事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从很早开始就有了相关的立法。然而,对于什么是“慈善”,如何判定一个机构所做的事业是在实现“慈善目的”,法律却迟迟没有给出明确定义。这非常符合英国渐进式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习惯法”的传统。在法律没有明确给出定义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根据法律的精神、过去的判例和当时的社会普遍认知来做出判决,在维护传统和与时俱进之间做到平衡。

  1601年,英国第一部规范慈善行为的法律《慈善用途法》颁布。在它的序言里用罗列的方式(而非法律定义)记录了许多在当时被认为符合“公益慈善”性质的行为,既包括诸如“济贫扶弱”、“修桥修路”这些在今天仍是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为,也包括“帮助穷困的女仆成婚”、“援助囚犯赎身”这样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内容。

  1891年英国上议院麦克纳坦爵士在为著名的“帕姆萨尔上诉案”所做的判决中做了长篇发言,提出了慈善事业的四大目的:扶贫济困、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宗教发展和任何惠及社区的其他目的。这项判决和《慈善用途法》一起,成为后来法官在判断慈善和慈善目的时的重要依据,却又比《慈善用途法》简明清晰得多,也好用得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个目的中的最后一个。恰恰是这个看似“口袋”一样充满了弹性的目的,为日后更多的机构获得慈善资格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随后的岁月里,英国还陆续在1960、1992、1993年出台过《慈善法》,这些法律不断扩大着慈善事业的范围,比如在1992年的法律中,一些有助于社会的休闲娱乐事业也开始被列为公益慈善事业。但是这些法律仍然没有对“慈善”和“慈善用途”给出明确的法律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仍旧是以约定俗成的“默认”方式来定义慈善事业,而人们的认知和法律的规定之间差距已经越来越大。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将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理解和信任,也会极大地制约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2006年正式颁布的《慈善法》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它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公益慈善事业下了完整定义。从此,只有那些“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具备慈善目的的事业”才能被称做是“公益慈善事业”。该法律还具体列出了12项符合这一标准的公益慈善事业,除了囊括那些在以往法律中所包括的现在仍然适用的情形,还增加了新时期里已被普遍认为具有公益慈善性质的事业,如“促进人权”、“促进动物福利”等。与麦克纳坦爵士的历史性判决一样,2006年的这部《慈善法》也有一个“口袋”式的条款,规定了“其他符合本法律相关条款规定的事业”同样可以申请公益慈善资格,从而为未来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预留出了空间。

  事实上,Wikimedia UK正是凭借这一条款的精神,运用“阅览室”判例做类比,成功地获得了慈善资格。而英国慈善委员会也用自己开创的这一先例扩展了“公益慈善”的内涵,回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Wikimedia UK的榜样很有可能会鼓励英国成百上千的信息分享类的网站前来申请慈善资格。不过事情并不会那么简单。他们也需要向Wikimedia UK一样,不仅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事业对于公共利益的价值,还要能够令人信服地说明如何保证开放式的信息生成和发布方式不会被恶意地操纵和滥用。

  关于“慈善”和“慈善目的”的探索还远不止这些。基于同样的“向公众提供公共资源”的理由,已经有人建议著名的《牛津英语词典》和遍布英国的地方性报纸也应该被授予慈善资格。就在不久前,英国上议院的“沟通委员会”提议将“新闻调查业”列入“公益慈善事业”,理由是新闻调查对于保障民主的重要作用和从业者所承担的巨大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慈善法》和慈善委员会授予Wikimedia UK慈善资格的决定并非是对“公益慈善”事业毫无原则的放开,而是首先对是否真正为了“公共利益”做严格审查,同时放宽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具体形式。事实上,就在今年初,慈善委员会才拒绝了一家社区机构的慈善资格申请,理由是无法明确该机构的主营业务——虽然该业务计划使用志愿者——与社区“公共利益”的联系。与此同时,该委员会又明确表态:有限的利息偿付并不等同于利润分配,因而不影响对机构业务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判断。根据这一表态,英国大量的“勤俭互助会”(Industrial and Provident Society)有望获得慈善资格。

  从“助老、助孤、助残、助学”这些传统的慈善事业到把“让公众获得公共资源”列入慈善事业,变化的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具体形式,而不变的是公共利益这一标准。这种认知的转变和提升,所反映的不仅是社会对于公益慈善事业认知的变化;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角度,也体现出了对于民间机构的信任和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