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20年广东投600亿元
本报清远讯(记者黄建华、曹菁 通讯员粤水轩)昨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我国纪念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昨日上午,我省在清远市清新县举行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清新县)项目开工仪式,记者从活动中获悉,2011年至2020年,广东将投入600多亿元,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补齐水利短板,医治农田水利建设滞后这块硬伤,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广东粮食安全。
近年来,广东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放在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治理上,使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跃上新台阶。但在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比例严重偏低,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和最大硬伤。
目前全省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普遍只有原设计能力的40%左右。水资源浪费较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18,未达到0.485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电动灌溉面积从1990年的352.61平方公里减少至2009年的246.27平方公里,20年间降低了30%。
广东已启动了6个水利示范县、88个水利示范镇和39个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补齐水利短板,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广东粮食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