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4日讯(记者 李小梦)记者今天从市水利局采访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投入25.8亿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并将农田水利建设列入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全市85%的耕地将陆续纳入灌区建设范围,“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60万亩。
去年,济南在遭遇了秋、冬、春“三旱叠加”的特旱之年后,粮食依旧稳健地实现了“九连丰”,这在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时期,是农户们不敢想的。近年来,全市四大灌区相继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彻底改变了之前引黄河水灌溉渗漏、淤积的情况,使水能更快、更充沛地供应给各地区,保障了粮食安全。
为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市水利局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五小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等方面加强建设。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标准,尽快完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同时,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到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6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基本消除易涝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增加蓄水能力2亿立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