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运动式“阻狼战”透着“不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17:19  国际在线 微博

  山东枣庄滕州的“捕狼行动”仍在进行。可5天过去了,“是狼还是哈士奇”的争论仍是难分难解,就连专家也是一天之内就变卦,先说是“母狼”,后说是“母狗”,更增吊诡。 “巡捕野狼”虽借保护民众安全之名,可手法上的欠规范,让人对这场运动式的“阻狼战”愈来愈疑虑。(3月28日 《齐鲁晚报》)

  可以说,这场看似戏剧性的“狗狼之辩”,将当地林业部门及捕狼行动本身的正当性都置于一个尴尬位置。面对野狼伤人事件的频发,为保护民众安全,组织公安及林业人员上山巡逻搜捕野狼的应急之举,显然是必要的。但随着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疑似“狼”的动物被击毙或逮捕,公众的焦虑亦随之凸显。纾解“狼患”是否就该对狼“赶尽杀绝”呢,误伤和滥杀又该如何避免?

  据报道,枣庄15前出现过狼,此后再无“狼迹”。这回狼以“伤人畜”的血腥方式现身,确令人措手不及。可不管怎样,查明这些“狼”的来源是必要的。如果是生态环境好了,“野狼回归了”,就该着力发现它们的生活位置、种群数量,采集相应指标,再作是“猎杀”还是“保护”的决定。如果是人工饲养的狼“脱缰出来”,就该把它们抓住,并找到“失主”,从源头上杜绝类似“越圈”事件。

  也就是说,“狼患”也需辨证施治,并非单靠一股“复仇”的热情就药到病除。解决它还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理性的判断,否则,“捕狼行动”就容易扩大化。不仅是家养的“哈士奇”,更多其他跟狼神似的动物,都可能因此蒙冤成为“替死鬼”。更何况,打狗还得看主人,自家宠物无端被关起来或打死,对所有权也是种生硬的侵犯。

  现在的问题的是,滕州地界的“捕狼行动”干劲很足,专业性却很欠缺。比如,由于缺乏动物学方面的专家,加上山路崎岖,上山捕狼的人不知道如何发现狼的踪迹,往往一无所获。有时候在山沟里发现了动物足迹和粪便,只能让村里一些上年纪的老人通过经验辨别。

  “捕狼的人”却不认识狼,未免太过讽刺。这种粗放而武断的方式,除了逞一时之集聚山林,击毙孤狼之畅快,如何能真正解除狼患呢?可是,当地政府并不觉得自身“不专业”,反而觉得媒体的过度“关注”让自己“很被动”,称本身是想积极为群众解除狼患的。显露一副楚楚可怜“委屈”之态。

  症结就在于,有关部门很有要将“坏狼”一扫而净的冲动,可是,也因为这种操之过急的“功利心态”,忽视了必要的技术甄别环节。比如,袭击人的到底是“狼”还是“类狼的动物”,周围山上的狼是成群还是只是零星出现,乃至“狼”和“哈士奇”到底如何区分,至今都是混沌一团。

  所以说,搜捕野狼的行动,不要被政绩冲动左右,而罔顾专业操作及善后方面的深入考虑。如果真的是“野狼回归”所致,漫无目的地上山“抓狼”总不是个办法;一概打死,对好不容易归来的狼群,也有些不够人道。简单粗暴的土方法,如不及时纠偏,错杀“哈士奇”,罔纵“真野狼”,就不仅仅是个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王艳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