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易遭旱情的春季,自去年冬天以来,降水的稀少让泉城土地处于“干渴”之中。十多天前的一场雨,让人们体验到了“春雨贵如油”的喜悦,但多数市民并不知道,那场雨之所以能淅淅沥沥下两天,要归功于济南市气象局、济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影办”)的连续增雨作业。“向天要水”,如此神奇的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昨日,记者跟随市人影办工作人员实地探访位于南部山区的一处人工增雨作业点,试图揭开“人工增雨”的神秘面纱。
昨日上午,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位于历城区仲宫镇的出泉人工增雨作业点。在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院落中央,摆放着两个石头底座,每个底座上各放置着一个金属制成的火箭发射架,旁边立着的是一枚长近1米的增雨火箭弹。市人影办专职副主任杨大庆介绍说,火箭弹弹头装有10.5g碘化银,增雨作业时,将火箭弹打到云层里去:“碘化银是一种催化剂,到云层后通过蒸凝过程改变云层中水汽分子结构,并加快其动力过程产生复合上升运动,使得水汽从云层中掉落并形成水滴。”
统计数字显示,自3月21日下午开始到3月22日,市人影办在我市南部山区、章丘、长清、平阴先后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共作业8轮次,发射火箭弹128枚,作业区内降水多在10毫米以上,明显比未进行人工增雨的黄河以北地区高出不少。
在出泉人工增雨点炮长王念福眼中,十几天前的那场春雨太“解渴”了———“春雨贵如油啊,人工增雨对于我们山区的意义远远大过市区,每下一场春雨都和农民今年的收成挂钩,那场雨至少让我们这里的农民少浇一遍地,这里用机井浇一亩地就要五六十块钱呢!”
尽管不能“变出雨”,但在降水稀少、抗旱保泉压力大的情况下,市人影办在如何“变大雨”上可是下足了工夫。按照一般规律,人工增雨作业往往都是在某些重点时段进行。而为缓解旱情,今年起已经改为全过程增雨,即从降雨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增雨作业,以此增加人工增雨的效益和规模。从往年情况来看,济南平均一年要发射2000枚增雨火箭弹,去年发射枚数达到2700枚。受今春持续干旱天气的影响,预计今年发射枚数肯定高于去年。
在王念福的带领下,记者还看到10枚增雨火箭弹正在出泉人工增雨点的弹药库中“待命”。据了解,目前我市已采购可供调配的增雨火箭弹近700枚,现在它们正在我市城郊的弹药库中“整装待发”,今后只要出现可以增雨的天气条件,它们将随时“听候调遣”,让泉城的土地和市民享受到更多甘霖的滋润。 (本报记者 王宝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