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国峰会力挺希腊留欧元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07:54  海峡都市报
八国峰会力挺希腊留欧元区

英国首相卡梅伦(后左二)、美国总统奥巴马(后左三)、德国总理默克尔(中)、法国总统奥朗德(前右一)等观看球赛

   N新华 中新

   八国集团峰会19日在美国戴维营闭幕,本次峰会聚集了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领导人。会后发表的《戴维营宣言》称,八国集团支持深受债务危机冲击的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承诺采取包括促增长在内的所有必要措施应对金融动荡。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也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对希腊予以支持。

   但舆论称,此次会议成果寥寥,成了一场富国俱乐部的“穷”聚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世界格局处在大调整时期,没有新兴国家的参与,八国集团已难以应对全球重大经济和政治挑战。八国峰会面临的尴尬局面表明,它在解决全球重大问题上越发力不从心。

   欧债危机

   “增长”解决,说服提倡紧缩的默克尔

   峰会宣言说,八国集团一致认为“强大且有凝聚力的欧元区对全球稳定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希望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同时遵守承诺”。宣言还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出现积极迹象,但是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奥巴马会后还强调,峰会取得新的共识,即“增长和就业必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一个稳定,增长的欧洲经济体符合每一方利益。美国《纽约时报》评述,这是主张经济增长应对危机的奥巴马第一次获得广泛支持,迫使主张单一“紧缩”牌的德国在解决欧债问题上考虑更多促增长政策。

   市场分析师认为奥巴马联合其他国家成功说服倡导财政紧缩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增长”牌加入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药方”中。不过,峰会宣言只是掩盖了各方分歧,且缺乏细化措施,收效前景不容乐观。

   安全议题

   伊朗、叙利亚、朝鲜问题老调重弹

   从《戴维营宣言》中不难看出,这次八国峰会在有关伊朗、叙利亚、朝鲜的重要安全议题上是老调重弹,并无新意。

   奥巴马在会后强调,与会各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一致”,认为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寻求核武器能力则引发“严重关切”。各方坚定承诺将对伊朗继续奉行外交努力和经济制裁“双管齐下”的对策。

   八国集团还在宣言中呼吁叙利亚政府和相关方,立刻、全面履行其在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特使安南提出的和平计划下的承诺。

   八国集团在宣言中要求朝鲜履行国际义务,并以完全、可核实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其所有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缺席已注定了此次峰会不可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要安全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

   阿富汗撤军

   法拒绝美劝说,坚持年底撤出

   奥巴马18日与前来参加八国峰会的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在白宫举行了首度会晤,对外界关注的法国从阿富汗撤军的问题,两人显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奥朗德表示,法国将于2012年年底撤出阿富汗。

   奥朗德这番表态等于当面拒绝了奥巴马的劝说。这比美国2014年的撤军计划要早两年,美国担心法国提前撤军引发其他盟国效仿。

   □花絮

   G8“大佬”忙里偷闲看球“掐架”

   八国峰会期间,除了在欧债等国际议题上交换意见外,奥巴马还不忘带各国“大佬”关心欧洲国家杯足球赛,目睹切尔西队在决赛中戏剧性击败拜仁慕尼黑队,夺得欧冠杯冠军。

   白宫证实,奥巴马和卡梅伦、默克尔、奥朗德抽空观赏了这场争霸战。支持不同队伍的领导人,席间更不时冒出有趣的“话题”互相攻击。 (中新)

   □相关新闻

   北约峰会仍首谈欧债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9日在美国芝加哥说,将于当地时间20日召开的北约峰会第一个话题将是当前影响该组织大部分成员国的欧债危机。尽管他认为各成员国的国防经费不会增加,但仍希望北约领导人批准一揽子防务计划,将“灵巧防卫”付诸实施。

   北约28个盟国领导人将于20日齐聚芝加哥,参加北约第25次领导人会议。在这一峰会上,北约国家与阿富汗的关系问题、北约在经济压力下如何确保自身能力及与伙伴国家的关系是既定的三大议题。

   美国的亚太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因为在阿富汗安全与重建工作中“有功”,被邀请参加北约峰会。这也是这些国家“史上首次”参加北约峰会。

   而芝加哥警方19日发表声明称,三名美国男性被控阴谋在北约峰会期间制造“国内恐怖主义”,他们企图袭击在芝加哥的奥巴马总统竞选总部大楼、芝加哥市长住宅以及芝加哥警察局等。 (新华 中新) <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