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王宝泓 □统筹 孙华
高考考点外“陪考”的家长们。
“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早在2011年高考之际,不少学生、家长以及学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且网上出现“反对高考加分联盟”。2012年高考季来临,记者了解到,不少考生和家长仍在通过“反对高考加分联盟”呼吁:应严格规范甚至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杜绝“以权谋分”、“以钱谋分”现象。
与此同时,不少省市已纷纷给高考加分项目“瘦身”,例如削减项目、减少加分分值、削弱奥林匹克竞赛在高考加分中的作用。山东省也对2014年及以后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梳理,取消了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保送资格。另外,针对高考加分导致的腐败行为,教育部2012年下发文件予以规范,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考试作弊,严重者停考三年。
呼吁“分数面前真正人人平等”
“反对高考加分者”一直在行动
连日来,记者与部分“反对高考加分者”取得联系,他们或是在校学生,或是学生家长,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采访过程中,“反对高考加分联盟”的轮廓也清晰起来——— 包含来自全国各地的“网语群体”,在“高考加分”问题上有着相同观点,以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工具为主,不断通过网络平台发出声音表达诉求。“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虽从未谋面,但渴望公平公正,期望能通过技术层面的设计,推进‘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诉求”,接受采访时,济南一位学生家长张伟表示,他从去年起加入“反对高考加分联盟”,之后一直在行动,不断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期望“每个人细微的声音能汇集起来,推动相关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加分项目催生“特长”造假
采访中张伟表示,考试并非选拔人才的最优制度,但还算得上是一种次优选择,最起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高考加分的存在,却让这种最基本的公平也受到了冲击。所谓公平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高考加分则属于人为设置不同的起跑线,这样的制度显然是不公平的。
全国各地的高考加分项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例如在《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中,“录取照顾政策”长达2100余字,共16项加分大类;广东省的体育类加分项目繁多,包括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河北省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北京市2011年高考加分项目多达17项,总计有1.2万余名考生将得到加分照顾,占全市考生的16%……另外,各地高考加分分值也千差万别。如重庆2010年将加分的最高分值调整为10分,而四川最高可加到50分……
“反对高考加分者”在网上列举了一系列已被媒体公开曝光的“加分丑闻”,大多集中在体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例如,2009年,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其中涉及15名官员子女;2010年6月15日,杭州媒体报道了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20分高考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官员,4人获得加分的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2010年7月15日,浙江高考曝出“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考生只要交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连足球队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另外,五花八门的所谓特长生加分,催生了千奇百怪的“特长”造假,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媒体曾经报道过,湖南多名文理状元获武术加分,交3万参训加20分。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是“武术高手”。因为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20分或10分的高考加分。
加分难解发展失衡问题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经表示,高考加分或者降低分数线,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照顾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考生,还有烈士子女等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二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学生的照顾。
对此,社会学学者高洋表示:“前一种加分,目的是为了照顾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让他们也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这个加分理由如果放在若干年前,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历史原因造成了一些地区经济的落后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但现在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经济落后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呢?”
他表示,让其他地区没能获得加分的高考考生为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埋单,有失公允合理。真正解决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最根本的,一是靠发展经济,二是靠加大教育投入,让落后地区的学生能够获得跟发达地区同样的教育资源。这样才更符合教育长远发展目标,也更符合落后地区学生的利益。
对于“反对高考加分联盟”的做法,高洋分析,这是公民意识增强的体现——— 大家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越来越善于选择效果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看法。“相信在以后的诸多公共事务中,这种利用网络进行鼓与呼的方式还会出现。”
逐步消除加分存在土壤
接受采访时,中学一级教师张争艳表示,高考加分的存在会阻碍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高考加分造成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功利化”的倾向,什么项目可以加分,大家趋之若鹜;什么项目不能加分,哪怕是学生真正的爱好和特长,也要忍痛割爱。这对学生综合发展是不利的。这里边就有一个加分项目是如何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她认为,当前最不愿意取消高考加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一是手握加分审核权的“相关部门”,例如某省2011年高考照顾加分涉及审核权限最多的省民政部门,共掌握3类考生的审批权,再就是教育部门,此外还有侨务、台联、体育等部门;二是加分“产业链”中有利可图的那些环节,例如某些培训机构、比赛的组织者;三是某些有权有钱的家庭,他们能够凭借强势地位为自己的子女谋取更多的加分机会和“超国民待遇”。
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之下,立即取消高考加分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采取逐步减少、不断规范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其一,教育部的加分项目暂时保留,各省制定的高考加分“土政策”先予以取消;其二,规范加分项目的审核认定,加分照顾的考生向公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向社会公示,坚决杜绝加分领域的不正之风;其三,加大落后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加分存在的土壤。
多部门联手整顿高考加分项目
加分资格造假严重者停考三年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办公厅了解到,规范高考加分问题,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据介绍,目前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部门正在联手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要求各地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与此同时,针对高考加分导致的乱象,教育部2012年下发文件予以规范,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考试作弊,严重者停考三年。
奥赛全国赛获奖不再保送
2012年4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规定,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造假”获加分=考试作弊
教育部文件还首次将“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获得加分资格”的行为认定为考试作弊。即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考试结束后发现考生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都认定为考生作弊。考生出现以上行为之一,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各阶段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当次考试成绩全部无效。
此外,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不服处理可提诉讼。
梳理2014年及以后的高考加分项目
两类考生不再具有保送资格
早在2010年,山东省就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除教育部制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以外,省内制定的加分政策取消。2012年3月,山东省对2014年及以后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梳理,取消了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保送资格,保留了7项加分项目。
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的学生毕业那年开始,山东省有7个项目可加分。这7个项目涉及烈士子女、退役士兵、省级优秀学生、见义勇为学生、劳模青年、华侨子女、少数民族等,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加10分到20分投档。而同一考生若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不可重复计算。
对参加高中级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应届毕业生采取在高考成绩基础上予以加20分投档,不再具备招生保送资格。对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应届生予以增加20分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削减项目、减少分值、淡化奥赛作用……
十余省市高考加分项目“瘦身”
随着“反对高考加分”呼声越来越高,继2010年11月由五部门联合制定的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规定后,各个省市纷纷对高考加分项目进行“瘦身”。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十余个省市均出台新的高考加分政策,或削减加分项目,或减少加分分值。值得注意的是,奥林匹克竞赛成为各省市“开刀”的对象,或取消保送资格,或取消加分投档。
举措一 削减项目浙江“瘦身”较彻底
削减加分项目的典型代表是浙江省。它将以前可以高考加分的体育项目从32项缩减到了8项,限定赛事从800多个“砍”到了30个;所有奖励类项目获得者的加分值从以前的 20分降到了10分……根据加分新政,考生只有在高中阶段在这些限定的项目和赛事范围内,参加重大国际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全国性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才可以申请高考加分。“三模三电”等也都被“踢”出了加分项目范围。
辽宁省在削减加分项目中也作了大幅度调整,省体育测试项目限定为8项,原来享受加10分投档政策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称号,也未在高考加分之列。
河北省规定,从2011年高考开始,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受省级表彰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广西已于2011年取消获自治区优秀学生称号者加分项目,2012年取消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
黑龙江从2014年起将取消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加分,取消相关博士学位人员的子女优先录取照顾资格,取消相关专家子女降分投档照顾资格,取消空军培训基地考生报考省属院校加分投档并优先录取照顾资格。
北京市首次举行体育特长生统测,将过去认可特长的50多个体育项目压缩到15项,2014年高考,将按教育部规定削减到10项以内。
举措二 减少分值广西6个项目加分减半
河北省从2011届毕业生开始,对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六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六名、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考生,均由加20分调整为加10分。
广西有6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减为10分,这6项分别是: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工程大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经统一测试认定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考生。
2014年起,广东省将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原有的高考加分项目缩减为6项,其中本科加分项目仅有3项。加分分值从原来的20分至10分,降低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
举措三 淡化奥赛作用各省市均有一番动作
调查中,记者发现各省市对奥林匹克竞赛的作用作了一番“削弱”,其中,辽宁省规定,从2014年起,获得奥赛全国和省赛区一等奖的高考考生将不再享受录取加10分的照顾政策。但在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仍然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广西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两项加分项目将于2014年取消。
黑龙江规定,2014年起取消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可以加分投档的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