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犹太老头儿斐玄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02:39  新京报 微博

  原标题:犹太老头儿斐玄德

  ■ 田野笔记

  七十多岁的斐玄德(Jordan Paper)教授是个犹太学者。他硕大的光头,白白的络腮胡子,穿着背带裤,架着眼镜,拄着拐杖,声如洪钟,笑意融融,无老年学者的暮气与蛮横。他原本是美国人,当过水手,因为反对越战,愤而移民加拿大。他熟读中国典籍,深谙中国文化,又是个比较神学家,终生都在试图从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找到认知宗教、世界和文化的方式。2012年5月9日到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励耘学术报告厅,先后通过四场讲座,向中国人呈现了他关于开封犹太人的研究成果。

  □岳永逸(民俗学者)

  千年前,这些犹太人远渡重洋经商来到了中原腹地的这座都城,与中国人相安无事地定居了下来。千年后,历经天灾人祸和文化的交融,这群“开封犹太人”又消散于无形,没有了踪影,如同他们来时一样的神奇。在基督教的世界里,犹太人及其信奉的犹太教长期都被视为异端,是被污名化、驱赶,及至要毁灭的对象。为何这个被基督教视为异端的人群及其宗教能在中国安家落户?为何落户千年后还是消散于无形?落户与消散的“开封犹太人”之谜吸附了无数学者的好奇。

  中国的老辈学者潘光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有过系统研究开封犹太人的计划,并做了无数张读书卡片。遗憾的是,因为多种原因,潘先生终究没有全面完成他的研究计划。旅美作家维一也对开封犹太人的飘零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追述。

  与这些中国学人不同,犹太老头儿斐玄德不仅是要对开封犹太人的种种生活现象进行追述、析源,他还想提炼出开封犹太人的神学对认知世界其他地方犹太神学、基督神学的意义,进而建构出认知宗教的另一种模式,摆脱基督神学的偏狭。他鲜明地指出中华文化一直有的包容性和中国立足于家的敬祖宗教(Chinese Religion)与犹太教之间的相通之处。从宗教生态学的角度,说明立足于家的敬祖宗教在世界和人类历史上的普遍性。

  当大多数中国学者唯洋人马首是瞻时,犹太老头儿斐玄德却立足于中国的经验,深挖中华文化的沃土,向世人阐明中国之于世界的意义。这是这位可爱的犹太老头儿演讲时所自豪的,也是餐桌上自如地使用筷子的斐老头所自豪的。无论这位犹太老头儿从边缘观中心、从弱势观强势,从东方观西方的学术观点是否会发扬光大,他不卑不亢的基本立场和视角显然是我们自己应该正视的,尤其还有那句他会用汉语说的“我爱中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