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童节,为了孩子做永远快乐的梦

  □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单士兵

  今天,6月1日,儿童节,这是属于孩子的日子。这个日子,孩子的世界理应充溢着纯真、快乐、甜美、梦幻。其实,对孩子来说,每天都应该是儿童节。这就要求我们的成人世界,用所有的努力,帮助孩子做永远快乐的梦。毕竟,孩子就是未来。

  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今似乎不太容易。精神的与物质的,有形的与无形的,都有太多对孩子形成伤害的东西,俯拾即是,仰思即触。比如,零食、洋快餐、毒玩具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再比如,电视、电脑和出版物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教育观念的成人化,社会压力的低龄化。所有那些原本一个健康、活泼与快乐的童年所应有的内容,现在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难以让孩子快乐的年代。许多年来,我们曾诉求儿童快乐的制度性获得,比如通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让实现儿童快乐拥有法律支撑。也希望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之类的规定,能成为中国儿童的最大福音。

  但遗憾的是,不仅还有太多制度并不完善,就是已经出台运用的制度,也没有为儿童的权利与福利提供应有的保障。儿童权利屡遭损害,儿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一切,让中国儿童仍然离快乐有太远的距离。同时也说明,让儿童做永远快乐的梦,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运转体系来推进。比如,教育、公安、卫生、建设、环保、工商等等几乎所有的公共管理部门,都应该在维护儿童安全与权利方面,不要存在任何漏洞。

  快乐需要制度的刚性保护,更需要人性的柔性呵护。让孩子做快乐的梦,关键还在于,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孩子更需要以极大的悲悯与

  情怀去关照。可以说,不让人性与伦理丧失成为对孩子身心伤害的重要原因,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人格底线。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仍然还是存在一些人性泯灭的现象,一些自私的个体甚至面对自己孩子都是一脸冷木与麻木。

  “睡吧。不会有人惊动你。你可以放心地睡。我不会叫醒你,你可以在这黑暗的房间,斯维特兰娜,一觉睡到大天亮,做你快乐的梦……”这是俄罗斯诗人谢尔盖·米哈尔科夫的诗行。不管你身边有怎样灰暗的地带,有了孩子,生命就永不孤独。让孩子拥有了快乐,生命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其实,帮助孩子做快乐的梦,本身就是实现人性伦理救赎的最好路径。

  那么,从现在做起,从我们每天醒来做起,都应该去为孩子做永远快乐的梦而努力,因为这是每个成人的责任。也只有把制度和人性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为孩子织出一个五彩缤纷的快乐世界。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7版)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