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5544名高一学生 超四成人吸过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04:39  成都商报 微博

  昨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5个“世界无烟日”。成都市疾控中心发布调查数据称,在对24所学校的5544名高一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中,44%的人吸过烟,28%喝过酒,17.4%的人既抽过烟又喝过酒。据悉,这是成都市疾控中心近年来首次对中学生吸烟率进行调查。调查还发现,中学生吸烟、饮酒的行为与抑郁症状有密切联系。

  据了解,被调查的5544名学生来自成都市12所中学和12所职业中学。成都市疾控中心在每所学校的高一年级随机整群抽取了3~5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中,男学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女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吸烟和饮酒两种行为。成都市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医师彭中说,吸烟行为包括尝试吸烟在内的所有情况,即使吸了一口烟也算。同样,即使被调查者只喝了一口酒,也同样算作饮酒行为。

  调查发现,5544名高一学生中,吸烟者达到2437人,吸烟率达到44%。其中,只抽烟不喝酒的学生占1473人,既抽烟又喝酒的学生则占到964人。数据还显示,喝过酒的学生达1553人,饮酒率达28%。其中,只喝酒不抽烟的学生仅占589人。而仅有2518名学生既不抽烟又不喝酒,大约只占到总人数的45%。

  800人有抑郁症状

  彭中介绍,他们通过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抑郁与其抽烟、饮酒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关系。比如,抑郁与吸烟、饮酒行为相互影响。一些青少年吸烟、喝酒,由于这种行为不能被社会认同,由此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反过来,抑郁又可以诱发和促使吸烟和饮酒行为。

  调查显示,在这5544名被调查者中,有800名学生都被测出有抑郁症状,抑郁检出率达到14.4%。其中,既不抽烟又不喝酒的2518名学生中,只有282名学生被检出抑郁症状。而剩下的3026名学生中,则有518人被检出有抑郁症状。其中,既抽烟又喝酒的学生抑郁检出率最高。数据显示,在只抽烟的1473人中,225人被测出有抑郁症状,抑郁检出率达到15.3%;只喝酒的589名被调查者中,95人被测出有抑郁症状,抑郁检出率达到16.1%;既抽烟又喝酒的被调查者有964人,其中198人被测出有抑郁症状,抑郁检出率达到20.5%。

  成都商报记者 彭娟

  禁烟令,形同虚设

  网吧茶馆烟民集中

  去年5月1日起,《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昨日是世界无烟日,经过一年多的“禁烟”如今状况如何?

  昨日下午,在武成大街一网吧内,四壁和立柱都张贴着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但里面“吞云吐雾”的不乏其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天祥街一家网吧。

  而在望平街的一家茶馆,大厅当中摆放着约10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烟灰缸。而沿着一旁聚集的茶馆边走边观察,大多数正在茶馆喝茶或聊天的人,都会在桌上放一包香烟。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又来到玉双路附近一家咖啡店,在门口就看到一张“禁止吸烟”的宣传牌。该店值班经理吴贵云说,去年刚施行“禁烟令”后一个月左右,顾客都十分自觉,吸烟的人很少,但过了那段时间,便又开始吸烟了。

  相比之下,商场的“禁烟”效果则较为乐观。昨日下午,在春熙路片区的伊势丹、伊藤洋华堂、太平洋和王府井等大型卖场,醒目的禁烟标识随处可见。即使在卫生间、安全出口附近,也没有烟蒂散落地上。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张舒

  戒烟门诊,门可罗雀

  市二医院开设2年多 就诊人数不到100人

  昨日恰逢市二医院一周一次的戒烟专科门诊时间。成都商报记者从市二医院了解到,昨日下午,该院接诊了1例戒烟病人。而该院戒烟门诊开设以来,门诊病人总数还不超过100个,“总共只有几十个人”。

  曾经,市内多家医院都开设了戒烟门诊。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医院大多悄然关闭了戒烟门诊,或将戒烟门诊和呼吸科门诊合并起来。只有市二医院还挂着戒烟专科门诊的牌子,不过其知晓率也非常低。

  “戒烟门诊?我们医院有吗?没听说过。”下午4点,市二医院一位医生如此回答成都商报记者的问路。在二医院门诊大厅的咨询台前,成都商报记者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

  该院戒烟专科门诊负责人周黎强介绍,门诊开设两年多来,所接诊的戒烟病人总数也还没超过100个。

  “烟瘾其实不是心理依赖,而是一种病。”周黎强说,目前,戒烟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加医生劝导。配合药物治疗,4周时间内,戒烟的成功率可达到40%左右;而如果不配合药物,4周时间里,成功率不到3%。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