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日报》:美国生产取代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06:48  环球时报 微博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31日文章,原题:用美国生产取代中国制造?上世纪80年代,比尔•古德曾在亚拉巴马州一家健身器材生产厂打零工。随着来自亚洲的低成本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美国这类企业最终都不见了踪迹。古德之后为一家总部位于佐治亚州的烧烤架生产商工作,2004年参与决策将该公司生产业务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回忆起这个过程,他的描述是“极为痛苦”。这类决定当时成为一股潮流。

  去年9月古德终于朝着逆转这股潮流的方向迈出一小步。作为惠而浦在格林威尔工厂的经理,他将公司旗下一款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业务转回美国本土。过去6年里,该生产一直外包给一家中国工厂。

  这代表了过去两年间悄然发生的一种趋势:一些在过去几十年间离开美国到中国等低成本地区扎根的制造业工作,如今开始回归美国本土。

  近几年来,中美之间工资差距有所缩小,这让一些企业感觉美国制造的吸引力增加了。美元持续贬值,也增加了美国商品竞争力。油价上涨增加跨洋运输成本,令本土制造更具优势。麻省理工1到2月间对105家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39%的企业正考虑将部分生产业务转回美国本土。

  但无论如何,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优势依然明显。一旦专业技术和供应网络成熟,要想再挪动位置难度很大,智能手机在中国的现状就是如此。且在自动化机械操作等至关重要的领域,美国缺乏掌握相应技术的工人。

  生产回归美国对Core Systems这样的供应商也是好消息。这家塑料模具生产商的总裁比尔•李奥巴卡称,对大多数产品来说,原材料占总成本的62%到78%,劳动力成本只有8%到12%。一家高效的美国制造商能利用极少的人工生产出产品,找到办法给中国企业迎头痛击。尽管这么说,李奥巴卡还是不得不与中国企业打交道。最近由于订单量增加,该公司需要买些新塑料成型机,而他发现,只有海天国际这家中国机械制造商提供最低廉的价格及最快的交货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制造业不会大批转回美国。实际情况将是,企业在考虑将生产线放在本土还是海外时,会更谨慎地权衡利弊。亚洲不再是必然选择。▲(作者哈格蒂•詹姆斯)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郭文静)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