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聘无捷径 试用辨优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15:03  新民晚报

  徐瑞娥(杂志编辑)

  一度很敬佩电视里那些鉴宝专家,一件古董拿到手里摸一摸、看一看,一两分钟就能鉴定真伪,而且还能估出价格。后来才知道这大多是导演事先安排的,其中不少事后被证实是赝品。

  古董是死东西,它不知道随机应变伪装自己,如此尚且很难鉴真伪,何况识人?

  看走眼,有时是无奈,有时是故意。

  我曾经有过几次不成功的应聘经历。其中一次,测试我的是企划部经理,他要我做一份“螃蟹节”活动策划方案,却没给我任何资料。我只好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类似文案,可想而知写出来的东西很一般。结果他得意地宣布我不合格。为了让我心服口服,他给我看他写的方案——老实说并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只不过他手头数据齐全,有的放矢而已。我明白了,他可能认为我资历较好,如果进公司说不定会对他经理位子产生威胁,所以故意刁难。这种情况,在没有专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公司很常见——让各部门经理去面试选属下,出于私利考虑,他们常常会武大郎开店——高我者不用。所以,有经验又有一定能力的应聘者,通常只和老板或人力资源主管谈,不会接受部门经理面试,免得自取其辱。

  在制度健全的大企业,招聘时走眼大多属于无奈。现在的应聘者饱读“成功学著作”,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他们给面试官展示的常常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书上说的正确举止。装的毕竟不真实,等进了公司,猴子屁股不时就会露出来,于是让当初给他们好评的考官后悔不迭。

  有时候,老板自身心理缺陷也是招聘走眼的原因。我以前所在公司老板,短短三年里两度被“赵括”骗了,致使公司濒临倒闭。求贤若渴的她,每每都是亲自面试,先后遇到两位夸夸其谈的“人才”,他们向她描绘出美好的公司蓝图,听得她十分入戏,于是先后任命这两位“赵括”各当了一任主编。公司在他们领导下,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仓库退货堆积如山……为什么老板会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呢?原因在于她是表面很严厉、骨子里信心不足的人,所以很需要外来心理支撑,那两个“赵括”的大话,恰恰满足了她这种心理需求。

  那么,科学严格的考试,能否看准人呢?也不能保证。有家大公司曾经将招聘新员工的试卷给老员工做,结果成绩很不理想,不少骨干的分数不及应聘者中等水平。可见题是死的,人是活的。

  说到底,招聘没有捷径,往往只能通过工作表现鉴定优劣。试用期才是最重要的,是骡子是马,只有遛遛才知道。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