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在六一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16:40  国际在线 微博

  “六一”儿童节,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一个“大大的surprise(惊喜)”,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很多父母“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记者对近100名家长做了一个小调查,有六成家长表示往年的“六一”礼物没送对,经常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小伤心。”(5月31日新华网)

  每年的“六一节”,是中国孩子们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做父母的大多会给孩子送一些礼物,满足孩子们的一些愿望。但是如今很多父母给孩子“送礼”却遭遇到郁闷的回应,孩子对礼物不太感兴趣,原因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在六一节孩子们最大的节日愿望恐怕不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吃一顿,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各种各样昂贵的玩具书包,孩子们其实最需要的是课余时间的自由。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思维的引导,很多学生家长已经将竞争意识从胎教就开始了,更别说幼儿园和小学中学了,如此早的进行早教和智慧开发,无非是想在以后的学业和事业竞争中保持优势,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这个竞争型的社会,说到底,家长也是被逼无奈。

  基于此,笔者认为,六一儿童节,给儿童最好的礼物应该是给他们松绑,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幼小的身体能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通过充足的课余时间的游戏和生活发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情商,这才是他们以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是完善人格和性格的重要途径,所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回归人的天性,才是六一儿童节家长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但是,在给予儿童自由课余时间方面,其实家长的发言权是很少的,因为在升学指挥棒的强势引导下,家长也是被绑在“升学战车”上的一员,虽然他们有心想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的内心渴求,但是在强大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残酷的升学淘汰机制面前,大多数家长只能选择屈服和狠下心来让孩子参与一场漫漫的人生赛跑,至于说孩子快乐不快乐,恐怕就要让位于生存竞争了。

  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国外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宽松教育很不以为然,认为他们那种天天由老师领着疯玩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让学生打好文化课的“基础”,对以后上中学和大学没好处。笔者认为这种观念还是停留在把学习看成是一场比赛的角度上来认知这个事情,而在国外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眼里,在孩子十几岁的年龄,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学多少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十几岁的孩子的大脑智力水平毕竟有限,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尊重他人等基本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打基础的教育。

  六一儿童节前后这几天,各种关于儿童话题的新闻被媒体热炒,但是六一节过后,很多关注瞬间就消失,这样的话题关注只能暂时给孩子们一些短暂的自由,正如六一节那天孩子们能休息一下去趟少年宫,但是短暂自由之后的长期束缚,会让他们因此更加感觉压抑,所以,笔者认为,真正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不在六一节这一天的礼物,而是我们在平日里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点滴推动,这种推动必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真正的童年快乐和自由。(王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