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晔
4年前高中毕业时,上海女生王珏如和双胞胎弟弟一起报考香港科技大学并同时被录取。今年,他们又同时留港工作。
数字显示,香港回归15年来,内地生南下就读数量激增。1997年赴港就读的内地本科生仅7人,但去年增至4582人。对此,王珏如感同身受。4年前,港科大招了130名内地生,去年增加到170人。
港科大位于西贡清水湾,依山而建,向东是大海,海岛、阳光、沙滩,风光旖旎。作为公立大学,学校留足八成名额供港岛本地,剩余20%,一半招国际生,一半向内地生敞开。去年,共有4000余名内地生报考,根据高考成绩、综合素质及面试得分,最后录取170人。
王珏如和所有被录取的内地生一样,都是拔尖学生。她本已被复旦预录取,选择港科大,是因为其顶尖的师资和高额奖学金。她说,港科大所有教授都拥有博士学位,副校长是国际著名航空专家,学校还常有诺贝尔奖得主亲自授课。此外,她申请到的二等奖学金,正好支付每年12万港元的学费。
与百年名校相比,港科大只有21岁,但最新《QS亚洲大学排名》中它连续第二年荣膺亚洲第一,被业界称为“奇迹大学”。校长陈繁昌认为,国际级研究型大学的清晰定位、强调国际化与跨学科研究、鼓励创业创新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
内地学生更注重学校给予的平台。王珏如说,在港就读的内地生都有一个共同感受:机会太多,必须学会取舍。她的许多同学选择在暑假到云南支教,而她则去普林斯顿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交流了一个学期加一个暑假,学校与全球200所著名大学建立了交流计划,如此规模是内地大学所不具备的。在完成了所有课程和包括切金属、3D绘画在内的“工业训练”后,她顺利毕业,并很快收到了在港一家美资跨国公司的录用书,读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弟弟也将在香港投资银行就业,年薪高达七八十万元港币。
最近,港科大公布了2012年内地毕业生去向,其中44%海外深造,33%留港工作。作为33%中的成员,王珏如和弟弟都与公司先签了2年合同,工作满3年可拿正式工作证,留港工作7年,即可领取香港永久居住证。对未来,小王还没有太详细的规划,但她说:“我们不是香港的过客,我们也是香港的一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