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状元,无法复制的偶像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01:39  重庆商报 微博

  这两天,各地高考状元相继出炉:如北京的文理科状元均出自人大附中;微博曝银川一中囊括2012宁夏文理双状元;而江苏一些商家甚至打出“高考出榜日,端午不跳江”的广告词好好调侃了一把……

  更有甚者,四川自贡高三学生林浩然,数小时前还被网传以682分荣膺四川省状元,面对各路媒体侃侃而谈,数小时后却遭遇“被状元”闹剧,原来682分系误传,真实成绩仅615分。经历大喜大悲后,孩子已不愿再面对媒体。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正剧也好,闹剧也罢,其背后无不是对成王败寇的功利炒作。

  其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到2011年,更是三令五申铁面严禁。结果呢?仅举一例说明:广西招生考试院21日发布消息,称按教育部要求,广西今年不得宣传或变相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话音刚落,广西文理科状元就在各色媒体上“新鲜出炉”。看来,封得住状元信息,挡不住状元情结。

  有人说,炒作高考状元是浮云是毒药。这话似有点过,得第一名当然是高兴的事儿,如同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技压群雄,没有锣鼓喧天,也得心花怒放。不过真正的问题是,炒就炒吧,万万不可弄成唐骏的学历一样——明明是可以复印的、却忽悠成难以复制的人生。

  而状元炒作中的三个倾向,值得警惕:

  一是将所有状元说得像花儿一样,诸如“女神”、“从不用手机”等等……在对高考状元的渲染与夸张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痕迹表露无遗。

  状元固然是好孩子,但第二名第三名等就不是好孩子?或者成绩差点的,就成了“妖魔鬼怪”?十几岁的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一下子把话说满了,反倒让状元有点“伤仲永”的意味。

  二者,千万不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说:看,状元就是这么炼成的,你也要跟他一样!高考状元终归是无法复制的偶像剧,看着赏心悦目就罢了,没必要把舞台剧搬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来。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看看高考状元的“出身”吧,哪一年、哪一个来自普通高中呢?“量一地之物力,结状元之欢心”——这就是基础教育失衡下的诡异现实。那些“超级中学”、“状元高产校”等,牺牲了多少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呢?状元有先赋的基质,还有后天的培养,对基础教育来说,有本事让高考状元出身“寒校”,这才有“经验”可谈。

  三者,在一个唯学历马首是瞻的社会,我们祝福高考优异的孩子,但更要认清一个基本逻辑:高考状元,生于亟待纠偏的教育制度之上——而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价值中立的,它在激赏某些倾向的同时,一定会惩罚另一些行为倾向。换言之,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禀赋与潜能,未必是现行考试制度所鼓励的。因此,一份高考状元职业调查报告就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可见,状元并不是人生中永远的硬通货。

  当然,我们理解作为高考产业链中的状元价值:高校靠状元撑场面,中学靠状元博资源,地方靠状元赢政绩……有气无力的炒作“禁令”,自然就忽略不计了。邓海建(江苏 电视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