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九飞船安全着陆 温家宝宣读贺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30日03:00  重庆商报 微博
神九飞船安全着陆温家宝宣读贺电

昨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舱后敬礼致意。 新华社图

神九飞船安全着陆温家宝宣读贺电

神九返回舱进入着陆阶段

神九飞船安全着陆温家宝宣读贺电

商报图形 徐侨唯 制

  “回家的感觉真好!”昨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经过近13天的任务飞行,身体状况良好,安全出舱。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回收实况。温家宝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

  10时3分 返回舱着陆

  昨日9时16分,神九完成第一次调整姿态,平行转动九十度,进入横飞的状态,返回舱和轨道舱进行分离,然后飞船进行了第二次姿态调整。

  按照地面指令,当飞船进行最后一圈绕地飞行时进入返回姿态,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在穿越大气层以后,借助降落伞和反推发动机逐步减速,以每秒3~4米的下降速度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此时已是10时3分。

  得到飞船着陆指令后,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队迅速到达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展开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工作。

  10时13分 返回舱打开舱门

  10时13分左右,医监医保工作人员打开神九飞船返回舱舱门,并进入返回舱初步检查航天员身体状况。在舱口可以看见航天员在舱内手臂挥动自如,状态非常好。

  据介绍,当航天员再次返回地球感受到重力时,容易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必须经过30~50分钟来适应。航天员在舱内进行重力再适应期间,主要开展以下工作:进行肢体运动,逐步站立适应,补充饮用水和营养液。

  11时8分 景海鹏第一个出舱

  11时8分,指令长景海鹏第一个出来。他的出舱从脚开始,然后身体出来,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他不停地挥手,表情轻松,笑容自然。

  11时11分,刘旺出舱,双手挥手,表情轻松。景海鹏和刘旺两人还聊了几句。

  11时20分,刘洋出来,她不停地挥手,脸色红润,笑容满面。到休息区坐下来,依然挂着她标志性的笑容。

  三名航天员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上的鲜花,不时地向人群挥手致意。

  景海鹏挥动鲜花,与人们分享着太空之旅的快乐:“我们顺利完成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平安回家了。感谢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太空操作完成首次手动交会对接的刘旺回答:“感觉良好,请大家放心。”

  当问到在太空的突出感受时,刘洋说:“天宫就像我们在太空的家,很温馨。”

  16时 返回北京进入隔离期

  昨日16时,三名航天员乘专机回到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航天员公寓。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目前三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但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身体恢复。

  陈善广介绍,身体恢复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

  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将在航天员公寓内适应地球环境尤其是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这期间,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

  第二阶段是医学疗养期,时间大约在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入住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最后,医监医保部门还会安排航天员进入三个月左右的恢复疗养期,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

  释疑

  航天员为什么需一个小时才能出舱?

  需进行医疗检查适应地球重力环境

  神九返回舱着陆后,过了近一个小时后,航天员才出舱。这是为何?对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称,一方面是对航天员进行医疗检查,另外航天员需要时间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

  医疗检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就是医学检查进行健康判断;第二,就是要收集生理数据;第三,航天员要进行重力再适应;第四,进行一些生活料理;第五;对返回后的整个座舱的微生物做采集。

  由于航天员对地球重力环境有一个再适应过程,所以落地以后,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样航天员上下肢能够慢慢的活动,慢慢能够站立一下,适应一段时间,一般航天员需要自主站立30秒,再让他出舱。

  天宫一号寿命多长?

  远超两年 将和天宫二号共游太空

  在与神舟九号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的使命暂时告一段落。

  一旦完成与神十的交会对接,设计寿命为两年的天宫一号是否将结束太空飞行?

  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表示,从目前天宫一号的运行情况来看,它的寿命远远不止两年。“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

  何宇说,如果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况足够好,它有可能与后续发射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共游太空。

  在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表示,目前,神舟十号的工程总体正在准备过程中,作为选拔训练航天员的实施单位也已开展相关的准备,包括航天员乘组的选拔和准备工作,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同胞加入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来。

  太空生活

  普通百姓何时能飞天

  至少要到2020年左右

  随着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状态的大量“曝光”,人们对太空旅游的渴望被再次激发。那么,普通百姓怎么才能赴太空一游呢?

  “现在还为时尚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资深专家陶建中说,按照计划,2020年左右,将建成属于中国的空间站,这是人在太空长期停留的基本条件。

  “神九、天宫交会对接的意义在于,我们国家已经充分具备了把人送上天,并在轨道空间逗留较长一段时间的技术和能力,而且飞行器交会对接都非常精准,为我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陶建中说。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7名游客到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轨道飞行旅游,但费用高昂,每次为2000万到3500万美元不等。美国航天专家、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教授博奥里说,太空计划耗资巨大,商业公司参与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陶建中说,今后,搭乘我们中国自己的飞船、去自己的空间站一游并不遥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崇峰说,尽管常人体质无法和航天员相比,但普通人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上天。

  太空经济

  载人航天工程投入390亿

  产出比可达1∶12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

  王兆耀表示,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是1∶10到1∶12。”

  谈到载人航天工程和民生的关系以及成果的转化,王兆耀表示,我国已有400余项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在转化推广应用,在科普教育、矿业安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应用。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神九返回示意图

  1.制动飞行阶段

  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2.自由滑行阶段

  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3.再入大气层阶段

  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4.着陆阶段

  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