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过客” 只干活路

2012年06月30日04:19  成都商报

  8大活路

  ■协助社区党组织制定规范建设规划

  ■促进社区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

  ■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为社区居民办一件以上的实事

  ■记一本不少于10000字的民情日记

  ■走访了解社情民意不低于100次

  ■培育一家党建领域的社会组织

  ■孵化一家“两新”党组织

  “你来指导工作的哇?”

  “不是,我是来干活路的!”

  这是6月27日下午,锦江区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科长李承才来到水井坊街道交子社区报到时与社区书记邓立强的对话。李承才说的是实话,作为副局级后备干部,他将在交子社区挂职副书记,为期一年。

  为了让干部更加深入群众,掌握服务群众的方法,锦江区率先选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社区副书记,挂职锻炼时间为一年。首批65名后备干部陆续到全区65个社区报到,6月30日前全部上岗。

  克服“镀金”思想干实事

  谈起自己这次到社区挂职,李承才很有感触。“我觉得我就是传说中的‘三门干部’。”在区委组织部工作了10年,对街道、社区工作有所了解,但却很少直接面对群众。“特别是这几年锦江区实施社会管理‘三大工程’,社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到社区挂职锻炼,我觉得是历练自己的好机会。能让我们更了解基层工作,更贴近群众需求。”

  锦江区对所有的挂职干部的要求是,必须干事、而且要干实事。因此,给每个干部都下达了8个“硬任务”,包括写一本10000字以上的民情日记。李承才说,不打折扣地完成这些任务只是挂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未来一年,自己要克服“镀金”思想,避免浮躁,不当“钦差”,也不能当“过客”,真正提高自己。

  54个部门全部派了人

  据介绍,根据全区后备干部队伍整体情况,结合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安排,按照“党组推荐、对口直联、统筹安排”的原则,要求每个区级部门都选派1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对口联系的社区挂职副书记。

  选派干部名单出炉后,区委组织部根据年轻干部培养和社区实际需要,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逐一分析,统筹选派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目前,全区54个区级部门都至少派出了1名后备干部(部分部门选派了2名),65个社区都接收了1名后备干部挂职,实现了派出、接收“两个全覆盖”。

  表现突出者可优先选拔任用

  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与社区干部一样对待,综合采取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绩效考核、实地调查等方式考评。表现突出、业绩显著的挂职干部,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在年度考核中对挂职干部安排专门的优秀指标,促使他们安心社区工作。

  为了帮助挂职干部更快熟悉社区工作,该区除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还采取“1名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1名挂职干部”的“2+1”结对帮扶形式,手把手、零距离的言传身教帮助挂职干部掌握处理社区工作。

  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摄影记者 何彬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