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基层走来看点滴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1日03:19  京华时报
从基层走来看点滴变化

党代表李学玲。本报记者张斌摄

从基层走来看点滴变化

党代表厉莉。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党代会有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他们从各行各业感受北京这五年的点滴变化。车更环保了,乘客不乱丢垃圾了,安全隐患接近零了,这是公交司机刘美莲对过去五年的总结。抽粪班班长李学玲则看到拥挤的小胡同变成了整洁优美的新小区,新的公厕也都干净卫生了。

  □嗅辨师

  闻恶臭保护环境郭金龙:全市人应感谢你们

  郭金龙同志在参加第二十团分团讨论时,听闻检测室有着一群从事特殊职业的工作人员——嗅辨师,他们为监测环境达标靠鼻子闻恶臭气体来嗅辨恶臭污染物的强度。得知嗅辨师不易,郭金龙表示,“全市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

  第二十团的党代会代表均来自城建环保机关,程伟来自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是环卫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兼环卫监测站理化检测室主任。她所在的检测室有着一群从事特殊职业的工作人员——嗅辨师,他们靠鼻子闻恶臭气体检测环境。

  程伟表示,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近五年来,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鲜为人知的是,为市民环境美化服务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嗅辨师。程伟介绍,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恶臭气体,恶臭气体对于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监测恶臭气体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需要用嗅辨师的鼻子来嗅辨产生恶臭污染物的强度,以此来判断污染程度,为市政市容委提供数据。

  “靠人的嗅辨得出的数据准确率有多大,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来代替人的这种工作?”郭金龙在听闻程伟的介绍后,提出疑问。

  程伟表示,嗅觉辨别气体的方法是国家规定的一种科学方法,要求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也有年龄要求,且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在嗅辨气体时不能感冒等诸多要求。

  程伟表示,在长期监测下,北京的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设施在监管之下得到越来越多的改善。环卫设施的管理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一线的工作人员。“所以说,全市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郭金龙表示。

  本报记者孙乾

  □法官

  两次捐献骨髓以身说法谈建立司法权威

  昨天上午,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分团讨论会上,党代表、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审判员厉莉以自身经历为例,提出“建立司法权威应与百姓的青天文化相对接”的建议。

  党代会报告中,有六个奋斗目标,其中之一是让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厉莉说,依法治国深入人心,代表着未来五年要让民众对法治更加信仰,对法律更加信任。厉莉认为,应加大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力度。

  除了法官身份外,厉莉还有着响当当的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道德模范。她曾经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两次挽救16岁少女的生命。她的事迹被多家媒体广泛宣传,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有时我在审判时说的话,跟别的法官说的一样,但别人就相信我,就说我捐献过骨髓,知道我是好人。”厉莉说,她原来觉得捐献骨髓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是她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没想到给工作带来了帮助。

  厉莉说,作为法官,你发表多少论文,业务多么专业,没人能通过这些判断你是好人还是坏人。群众认为,“我捐献骨髓救了人,我就是好人,相信我的审判是公正的,愿意接受我的调解。”

  厉莉说,建立司法权威一定要从百姓自身的法律逻辑出发。她说,百姓可能不知道哪条法律好,但他们一直相信包青天,认可包青天作为审判者的作为。

  厉莉建议,建立司法权威,要与百姓的青天文化对接。积极从法官的品行道德出发,努力让法官成为百姓信任的“青天”,信任法官,继而信任法律,信任法治。

  本报记者孙雪梅

  □抽粪工

  传承时传祥精神愿为百姓生活幸福而努力

  对着镜子,她将红色的代表胸牌仔细地别在第二颗扣子处,随后,又正了正衣襟,将散落的头发掖到耳后。穿着白底蓝花的中式上衣的她显得特别精神。因为无论寒冬酷暑工作中都要穿统一工服,第一次上党代会的她特意挑选了这件中式上衣。“漂亮吗?还成吧”,她黝黑的圆脸上露出笑容,确认衣着整齐后,方才走出了房间。

  她叫李学玲,是东城区环卫二中心三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我觉得我把工作做好了,老百姓能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来环卫中心之前,李学玲当过售货员,做过会计,但却从来没想到会被安排到抽粪工这个岗位上。第一次工作,抽粪管子突然爆裂,粪水从头到脚灌了李学玲一身。“回到队里我一遍又一遍地洗,但总觉得身上有一股臭味;吃饭时,端起饭碗就想吐。”李学玲说,那时自己27岁。如今,抽粪班刚刚分来的女孩只有22岁,看到她们,李学玲仿佛又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行行都需有人干,行行都能出状元。”李学玲把这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经常用这话鼓励姐妹们。“当年我想不开的时候,队里领导就带我去荣誉室看时传祥师傅的大照片。现在我们也是,可能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党员精神的薪火相传吧!”

  2006年入党的李学玲虽然算不上老党员,但是2010年她已经被评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去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榜上,李学玲也榜上有名。虽然有了荣誉、当了班长,又成为了党代表,但李学玲仍然和同事们一起,每天在一线干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这几年,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北京拥挤的小胡同越来越少。”李学玲说,“以前很多公厕都建在老旧居民区,抽粪车开进去都很难,而且臭气熏天。现在这些地方不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就是成了整洁优美的新小区,新的公厕也都干净卫生。虽然工作环境变好了、强度没那么大了,但我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为的就是老百姓更幸福的生活。”

  “当然是百姓夸我们的厕所干净了,没有异味了。”当被问到17年的抽粪工作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时,李学玲不假思索地说,言语中透着一股骄傲感。

  本报记者李秋萌

  □公交司机

  过去五年变化大望能多划一些公交专用道

  刘美莲是104路(快)的驾驶员,已经做公交司机14年。提起过去五年的变化,刘美莲由衷感慨,“变化太大了”。

  有公交专用线了,车更环保了,开着也省劲儿了,乘客不乱丢垃圾了,安全隐患接近零了。这是刘美莲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她说,之前的公交车加汽油,需要挂挡,不仅不环保,赶上堵车来回起步停车非常辛苦,经常开一天车下来腰酸背痛。

  自2007年开始,公交系统逐步更换新车,新的无级变速车开着省力多了。“之前的车没有空调,我在每个车上挂一把小扇子,但还是有乘客将擦汗的纸随手扔出窗外。现在乘客随地吐痰的没了,也极少有乘客将垃圾扔出窗外,都自觉地扔进车里的垃圾桶里”。

  刘美莲说,由于是无人售票公交车,之前自己一个人又要开车,又要服务乘客,每到一站要站起来引导,防止大家拥挤发生危险,现在公交站都有引导员,乘客也都很自觉地排队,不拥挤就让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她注意到报告里提出大力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加大公交出行比例,她特别感慨,希望能多划一些公交专用道,形成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本报记者周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